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去年(2019年)底的花絮報導,倒是可以提供不同的人文思索。

話說:某一大型老人福利基金會的前執行長,針對過去所操盤『不老騎士』的專案計畫,提出深刻的自為批判,據以指出當初所標榜的「不老」,這才是對於「老」的真正歧視,並以「那時我們不了解,我們錯了!」,來作為相應於該項專案績效管理的深層反思,誠然,『不老騎士』的老人摩托車環島活動,曾經也是一項蔚為時尚的社會潮流,並且引領風騷而讓「不老」成為活力老人代名詞,只不過,激情過後重新檢視該項的專案計畫,卻直指出來的最大遺憾,卻是所標舉「不老」的核心價值,如此直白的表述,也讓「不老」的理想境界,幾乎是徹底瓦解而毀於一旦,連帶而來的相關命題思考,就頗值得商榷與深究,這是因為:

首先,對應於『不老騎士』的工具性操弄,顯現出來的乃是關於「不老」規範性思辨的極度怯弱,如此一來,也讓『不老騎士』淪為低層次、廉價性而且是不必多加思索的某種社會事實,就此而言,與其是針對過往『不老騎士』的神話建構而來的有所領悟,倒不如說『不老騎士』的概念操作,直接顛覆了社會既存的刻板印象,並且挑戰一般人也難以做到認知基模,此一游離於兩個極端的反差手法,自然是有讓人耳目一新的驚豔之處,但是,偏向於商業模式的策略性規劃,多少阻礙了對於從「老」到「不老」的多元化思考,更遑論於將「不老」過度聚焦於『不老騎士』的狹隘範疇,更形忽略了「老」與「不老」之間動態、持續、歷程的演進關係,遠地不說,除了『不老騎士』所想要傳達的社會參與以及健康促進的目標管理外,諸如「老力」、「老身」、「老本」、「老窩」、「老伴」、「老友」、「老趣」、「老照」、「老去」等等貼身的生活事務,宜是也要有整全多層的綜融性關照。

其次,『不老騎士』的亮點操作型態,背後也指涉出來任何的非營利組織,就其主題聚焦而來的感動說貼,這除了資源募集或打開組織能見度的消極作用外,要如何適切妥當以接軌於從服務提供者到價值維護者抑或是觀念充權者的多重角色扮演,就此而言,對於『不老騎士』的神話幻滅,相當程度上未嘗不是再一次突顯國內公益團體之於相關的募款策略,還是限縮在各憑本事、各展神通和各據山頭的感動促銷手法,以至於漠視非營利組織自身所應該要履踐的社會責任;連帶地,一般社會大眾對於善行義舉的捐輸行徑,更是被框架在「美化案主、威脅社會、感動促銷、資源到位」之於低層次的官能刺激上,進而忽略了如何讓制度性善行得以產生與時俱變的認知基模調整。

准此,如何提升非營利組織的視野格局,那麼,啟動公益團體共好策略的第三人生實屬必要,亦即,除卻組織本身所特有的願景藍圖外,也要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協力圈效應,特別是對於社會認知基模之解構、重構與新構的自為使命,否則,台灣一地的公益團體盡是徘迴於爭食天下、掠奪版圖的不可自拔,這亦無助益於非營利組織所被賦予的道德天命。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