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誼銘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工師學分班學生)

 

根據報載,高齡社會已經成為台灣急迫需要面對的問題,為解決「老人住老宅」的「雙老」問題,內政部研擬從雙北市社會住宅用地中,依據交通便利、商圈成熟及空屋數少等要素,打造多處五十戶以內小而美的「高齡社宅」。國內亦有不少建商,瞄準台灣的銀髮市場,打造專攻高齡者居住的住宅,強調交通與醫療便利。另外,在國外行之有年的青銀共居模式,也逐漸被社會所接受,慢慢地在台灣有單位開始施行。鑑此,對於高齡社宅結合青銀共居的方案,是有從長者的第三人生規劃、生活尊嚴、以及此模式創造出的共享經濟等面向作延伸探討之必要。

誠然,隨著高齡人口不斷的增多,再加上平均年齡也逐漸地延長,第三人生就要有嚴肅以對的重要性,隨著高齡社宅之建立,定錨於交通以及醫療便利的高齡社宅,首先顧及了長者生理上「行無礙」、「就醫無礙」的主要兩大訴求,接著,奠基在上述需求,經由群聚的效應帶來所謂的規模經濟,從長者們看的見的顯性需求,研發出更多樣化的服務,讓長者在面對生理退化時,背後多一份支持的力量。然而,對於老化,沒有人是有經驗的,在第二人生的歲月裡,多半將時間投注在勞動市場,將金錢投注在家庭的開銷,待到子女都離家展翅高飛之時,該怎麼樣沉澱自己為人生做個統合?抑或是注入更多的生活刺激?故此,青銀共居的方案便是著眼在長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年輕人的租屋需求上而推出的方案,而問題的關鍵點就在於,兩造之間能夠要如何的各取所需?又能夠解決問題到什麼程度?

根據網路報導,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試辦「青銀共居」,讓大學生和老人一起住在同間公寓,藉此減低租金,不過學生每月需付出20小時陪伴老人。學生每月照顧老人20小時外,也以每小時170的時薪,提供他們打工的機會,主要工作內容仍以陪伴老人為主,藉此減輕他們經濟負擔。每人能以月租3000元、低於周邊租金的一半行情居住,公寓根據學生申請時提出的個人專長與服務特色、能夠配合服務的時間,以及能否兼顧學業進行篩選與面試,第一批入住的學生領域組成中有園藝暨生物科技系、中文系、德文系,歷史系和食品營養系,由此可以看出,徵選的過程中,是有確切考量到以多元的學生背景來與入住長者做共學的目的性,順此,居於陽明老人公寓的長者多半生活能夠自理,比起生理上的服務依賴,更需要的就是由這股年輕的活力以及學習新事物所帶來的生活刺激,才能夠「過好生活」,而不是「過好日子」。在此,討論的範疇就不僅僅在於共享經濟所帶來的房租減免以及經濟輔助,青年能夠發揮所學,讓自己在專業領域上的學習能夠在生活上做體現,也在求學過程中,多了一份家庭般的歸屬感,而對長者而言,雖然公寓內還是有社團活動以及自我生活安排,但是,環境內多為同齡的鄰居,久而久之,也會消磨對於生活再造的熱情,剛好就由大學生來擔任重造認知基模的角色,青銀兩造能夠因著彼此滿足照顧以及被照顧的需求而產生「心靈性共享經濟」,如此一來,便是維持生活尊嚴的關鍵。

最後,從高齡社宅釋放城市中更多的居住資源出發,並實現長者的日常生活需求,進而延伸到青銀共居的減輕房貸、經濟補助,最後是青銀共學、生活再造的心靈性共享經濟,讓社會支持力不因家庭而被界定,而是由彼此之間的互信來作連結。總之,樂見未來雙北市高齡社宅之落成,也期待雙北市能夠成為青銀共居的示範城市,慢慢地推展到台灣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