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是否發現,孩子遭受的言語暴力很可能來自自己?十一月是兒童人權月,兒童福利聯盟昨公布台灣兒少遭受家長言語暴力經驗調查,逾三成中學生表示曾遭家人以暴力言語管教,最常見的是如「如果你有他一半優秀就好了」、「別人都行就你做不到」;近七成兒少認為言語暴力比體罰傷害更大,至今無法釋懷。

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說,上述比較型的話語,看似沒暴力成分,但對兒少來說仍是一種排斥與否定。家長難免憤怒,但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才能確保對話好好進行,且溝通時要給孩子更多機會表達想法,並了解他說話背後的立場。

昨記者會現場也播放響應活動的藝人陶晶瑩預錄影片。她說,母親對她影響最深的一句話,是她剛出道時曾說「我女兒這麼醜,怎麼可能上電視。」家人是要鼓勵,但講出來的話不太好聽,對她造成打擊;有時候小孩對自己外表不夠自信,其實是來自家長。

兒盟調查發現,兒少遭受言語暴力的原因,前三項分別是不聽從大人或頂嘴、成績不好或退步、品格問題。家長曾說過的傷人話語中,以比較型的最多,次之則是像「你怎麼那麼笨」的質疑智商話語,對孩子罵髒話在第三高。該調查針對中學生隨機抽樣,調查時間為九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回收一三五七份有效問卷。(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