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衛生福利部擬讓所屬機關的「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分家,以另外成立所謂的「口腔司」,消息一經傳來,引發立委的議論,認為更重要的「兒童局」,到現在都還沒有無著,因此,要求現行的「社會家庭署」應該要更名為「兒童家庭社會署」,藉以突顯政府對於兒童照顧的重視,對此,在衛生福利部的部內討論尚未成案定局之際,相與衍生的議題思考,是有它進一步深究的必要。

基本上,針對『兒童』此一標定的人口族群,以規劃設置專屬的權責機關,這除了是用來標舉兒童作為未來主人翁的宣示意義外,從過往到現在之於兒童的相關人身權益議題,究竟有無獲致等量齊觀的策進作為,就此而言,包括需求評估、過程評估、結果評估在內的各項效益評估機制設計及其大數據資料勘查的兒童圖像,也未能顯現在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應為措施上,更遑論於對當前從單一部會的衛生福利部到跨部會的教育部等,所涉及到兒童成長事務與各項權益維護的整體擘劃。冀此,當務之急不全然是聚焦在機關稱謂的更名,而是小自衛生福利部各單位及所屬機關的業務盤整到跨部會之間的照顧管理機制建置,要有整體行政變革的基本提問,也就是說,攸關到兒童的權益保障,不宜只是單純從「社會家庭署」過渡到「兒童家庭社會署」以迄於恢復「兒童局」的名稱更迭。

事實上,鎖定『兒童』人口對象別的延伸性思考,也是要有從單一對象之內到單一對象之間,以及從跨對象之間到跨對象之內的整體思考,就此而言,從兒童、婦女、老人、少年、身心障礙者到其他人口族群,彼此間比重加權的衡平關係為何?再則,同屬於未來接班的新生世代,何以會有『重兒輕少』、『重一般兒童輕特殊兒童』、『重曝險少年輕一般少年』的照顧落差?至於,從過去專屬的「兒童局」到未來組改的「兒童家庭社會署」,又要如何彰顯兒童為先、為要的操作性概念及其對於不同人口對象族群的配套措施,畢竟,鋪天蓋地而來的人口海嘯危機,又豈止少子女化、幼年人口比及其日後勞動参與的憂心掛慮,還包括天平另外一端高齡惡化的發展趨勢。准此,倘若當初「兒童局」的設置,是有特殊的時空環境背景,那麼,從「社會家庭署」以更名為「兒童家庭社會署」,就不單單只是機關本身的稱謂之別,而是要通盤檢視當前以迄於更為快速變遷的結構性環境限制。

誠然,從生態系絡的觀照視野來看,兒、婦、老、少與殘之於個體性質的『單點福利』,搭配婦幼、老殘、兒少、青銀之於集體性質的『套餐福利』和以家庭為其守護目標之於整體性質的『全餐福利』,顯現出來包括兒童在內之不同對象別的權益保障,是要超脫狹隘的「行政」介面,並且回歸到「理念—政策—立法—行政—服務輸送」的總體架構,就此而言,因應於快速的社會變遷,以集體主義為其主要意識形態的傳統福利觀念,有無進行認知基模的新構必要?再則,以讓不同家庭型態得以穩健運作的家庭守護新政策,有無迅速進行必要性調整?至於,依法行政和依法辦理的相關法源根據,有無與時俱變於所應該要有的修正或增訂工程?最後,涉及到業務協調與服務整合的行政管理範疇,又要如何得以超脫機關本位主義的有效輸送及其績效管理。

承上,從「社會家庭署」以更名為「兒童家庭社會署」所隱含的議論、商榷之處,點明:不宜將複雜的兒童問題過於單純和單一於機關本身的稱謂變更上,遠地不說,「兒童局」的設置如願之後,「長青局」、「新住民局」等等之類的所屬機關,有無被正視之。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