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最新統計顯示出來,台灣一地在去年(2018年)的離婚對數共計有5萬4402對,相較於前年的2017年雖然是減少了37對,但是,以平均每日離婚對數高達149.05對及其每小時離婚對數高達6.21對以及每不到十分鐘便有一對離婚的客觀事實來說,關於離婚及其離異歷程的議題現象,是有它進一步深究探討的必要。

首先,上述的主計統計也指出離婚原因的分析,係以「個性不合」為其主要的歸因,但是,值得留意的乃是,對於此一『歸因』所連帶糾結相關的『事由』,宜有進行串聯性思考的必要,畢竟,相愛容易相處難的家庭真實生活,從締結良緣延展到繁衍後代以迄於攸關到安居樂業的各項大小家事,總會因為某單一或特定的生活事件,而引爆出一發不可收拾的情緒對決,就此而言,揆諸於「個性不合」列為第一順位的離婚歸因,那麼,諸如冷言嘲諷、破口大罵、挖苦挑剔等口條話語,這早已經是一項冰凍三尺的情緒發洩出口,連帶而來的暴力相向更有直接對決的玉石俱亡之虞。

以此觀之,從「個性不合」的『歸因』到家務分工、孩子管教抑或家計打拼的『事由』,點明出來癥結點理當是要去正視任何可能導致不快情緒的危險因子及其有效的疏解對策,這其中自然包括運用科技智能產品以分擔各種瑣碎家務,抑或是善用外部資源以紓緩養兒育女的責任壓力;連帶地,從夫妻兩造到代際之間以至於家庭的穩健運作,更是突顯出來如何在平淡的居家生活裡,導入不同家庭生命階段而來之親職教育、子職教育、性別教育、婚姻教育、失親教育、倫理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等等等攸關到「家庭學」的教育涵養。誠然,作為『婚—生—教—養—衛』乘載者的家庭,如何嚴肅看待家庭真實運作所衍生來的相關需求,那麼,在這裡的針砭實則是要有讓家庭可以走出來以及外部資源得以帶進來的策進作為,畢竟,長久下來的「家庭」扮演的乃是城堡式守候或守護角色,只不過,在其高不可攀和深無法測的家園天地裡,任何風吹草動的家庭情事,一旦是藉由通報、見報或上報的方式曝光,這都早已是諸多創傷症候的身心目睹。

總之,靜心看待此則以「個性不合」為主要原因的離婚議題,至於,連帶而來的相關發想也要擴及到從意願性的結婚到不可逆的離婚,這當中的演變情形,相關人士的多造家人,履行那些應盡的責任義務?而從婚前的風花雪月到婚後的油米醬茶,如何建構起家人情感連帶的家庭認同?再則,如何避免一時的情緒,以蔓延成為積累許久的人身對賭,特別是從二人世界到代際之間、從個性不合到精神上不法侵害、從精神虐待到身體上不法侵害以至於從分居到分離、從冷靜分手到惡言相向抑或是從協議婚離到裁判離異等等可能的衝突情境,以找到一個從『可行性—不可行性』到『婚姻破綻—無過失離異』的較適平衡點?

對此,關鍵點就不全然聚焦於離婚與否,而是從「個性不合」的離婚主因到「家庭教育」的有效推動,這當中究竟加入了多少的自許、自為和自律?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