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國內唯一以年輕型失智症為其標地對象的關懷據點「Young記憶會館」,因為缺乏持續的經費贊助,恐將收攤並走入歷史,消息一經傳開,不只是引來社會的關注,進而爆滿預約會館的用餐,同時,某一基金會也大手筆給予未來3年每年高達新台幣四百萬元的贊助,藉此協助「Young記憶會館度」得以渡過關店走人的生存危機,無疑地,乍看之下的該項多方共好結局,背後是有它多重意涵的思辨空間。

首先,此一「Young記憶會館」主要是藉由關懷據點的運作模式,以協助年輕型失智者關於職業訓練、就業服務等等的友善職場建置,以此觀之,創辦「Young記憶會館」的初衷真義,斷然就不在於咖啡販賣與銷售金額的業績好壞,而是要回歸到周一到周五固定提供給失智者及家屬所進行的職能治療課程及其周六變身為咖啡坊的社會融合,這兩者之間的合和分殊,要如何能夠找到一個妥適的衡平關係。准此,在這裡的思辨所在除卻是針對會館的賡續存廢有所討論和尋求奧援外,更要思索這幾年下來所投入或贊助的人流、金流和物流,有無進行包括需求評估、過程評估、結果評估等等的效益評估機制,而此一創造性轉化的蛻變工程,才會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否則,一旦激情過後抑或是四年贊助期也告一段落,那麼,關店走人的宿命迴圈,終究是會成為集歷史性體記憶的一環。

事實上,從「Young記憶會館」的起伏更迭,也顯露出來當前非營利組織進行社會創新、社會投資及其社會企業與社會行銷的癥結所在,畢竟,侷限於照護、財務、公關、經營、管理等等專業自我的結構性限制,這使得漸次萎縮抑或是加速擴張的組織業務,理當都不是民間團體用以推動公益事業的目標管理所在,就此而言,除了訂餐消費和挹注捐款等等用來協助渡過難關的權宜措施外,究竟有無導入包括醫護、職重、輔具、社工、心理、諮商、療愈、企管、行銷等等的跨域知能,藉此思索如何建構以「家庭為本-社區為重-社會為要」之認知症支持體系的服務網絡?連帶地,扣緊工具範疇的技術操作,那麼,關涉到「Young記憶會館」的生存危機,這何嘗不也是一種面對逐漸加乘惡化之於失智症者全人照顧的轉化契機,以此觀之,除了會館自身的變遷轉型課題外,政府權責機關、財團法人以及社會大眾理應是要因勢利導於該項的運作困境,從而找出失智症者各自不同屬性特質的處遇模式和服務輸送,換言之,「Young記憶會館」的傳承意義,旨在於從過往直接服務提供者的個案工作型態,轉型為資源彙整調和者的個案管理模式,從而讓「Young記憶會館」相乘以涵蓋『點-線-面』的全方觸角。

總之,樂於看到「Young記憶會館」的浴火重生,但是,此一兼具實驗性、小規模、多機能且又有某種職重庇護色彩的運作方式,終究是要在各種可能的選項當中,找出最適性的失智症服務能量,如此一來,除了友善職場環境之類的操作目標外,諸如社會行銷、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社會投資及其社會提點的引領意義,更是要有優先對於議題行銷、事件行銷、感動行銷及其體驗行銷的操作策略。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