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失智人口逾廿八萬人,失智者遭詐騙時有所聞,台灣失智症協會公布全台首次失智者財物損失風險案例調查,發現失智症患者發生財物損失時,近半數尚未確診,且多達三分之一遭自己家屬欺騙,案件數居冠,其次才是詐騙集團。

財物損失可能為失智症早期徵兆

台灣失智症協會財務安全工作小組共收集七十四個案例,調查發現,財物損失可能為失智症早期徵兆,高達卅四人被騙時尚未被診斷為失智症,且多達六十五人尚無輔助或監護宣告。

台灣失智症協會財務安全工作小組召集人李梅英進一步分析,廿五人被家屬剝削財務,十七人為詐騙集團所騙,朋友或同事、商家、陌生人各十人,因金融人員被騙者有六人、被看護剝削財務四人、甚至被法律、社會福利人員欺騙也各有一人。

財務剝削管道排名則為金融服務、買賣、借貸和理財等,導致五十名失智者損失動產、十六人損失不動產、六人身分被盜用,但僅有廿四人採取法律訴訟救濟。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家屬剝削財務最常見形態是手足或子女私自轉售失智者不動產、動產,另外,也可能是自行將失智者不動產、動產所有人變更,直到其他家人發現時,這筆財產早已不翼而飛。

七十歲陳媽媽失智多年,先由小兒子照顧,但隨媽媽症狀加重,兩人常吵架。母子失和後,大女兒接手照顧,期間小兒子偶爾想見媽媽,卻被姊姊用各式理由拒絕。半年後,媽媽去世、姊姊人間蒸發,小兒子調閱遺產時,驚覺媽媽名下房子所有人居然變成姊姊。他想打官司,卻因事務所曾留下媽媽自願轉讓房屋的影像,困難重重。

失智者家屬劉慧芳分享自身案例,她的丈夫十多年前出現怪異行為,個性易怒、記憶力差、甚至離家,後才知被詐騙組織移轉大筆財產,損失上億元,還被恐嚇。四處奔波求診,七年前才確診失智症。雖然提出訴訟,但因失智認定困難,法官連台大、榮總的診斷證明都不接受,最後判決拿回不到一成。她哽咽說,希望法律能保護失智者,避免誤入詐騙集團圈套。(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