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隨著人口的快速老化,這使得高齡身障者的人數,也呈現出逐年升高的發展趨勢,對此,根據內政統計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2018年)為止,被認為已步入老年範疇之45歲以上的身障者,占全國117萬身障人數的76%,連帶所衍生出來包括身障者高齡、身障者父母高齡以及機構照護身障者高齡的所謂『三高』議題現象,也出現愈發嚴重的加惡趨勢,而有它不可輕忽、漠視的嚴肅性。

基本上,身障者老化的速度往往會比一般人還得快,平均是會提早10至20歲不等,如此一來,45歲以上的身障者就可被歸為廣義的老年人,特別是35歲的極重度身障者,乃甚至被視為是老年人。順勢的操作性定義,那麼,2011年45歲以上的身障者約80萬人,但是,過了七年之後的2018年,45歲以上身障者則是一舉增加到90萬人,人數擴增的加快速度,已然是高齡社會裡一項嚴重的發展性危機,畢竟,同樣的老化情形,45歲過後的身障者實乃屬於二次老化或再次殘障化的累積效應,致使諸如生理、心理、社會、認知等等發展介面的衝擊影響,自然是不能和一般正常人的初次老化或第一次疾病殘障化,相提並論。

准此,在這裡的議題考察所在,是有必要從包括45歲或65歲的不同年齡層以及身障者或一般大眾的不同人口族群,思索各自類別對象範疇的不同因應對策,也就是說,對於上述的『三高』議題現象,理應是要進一步涵蓋第一代的父母、第二代的子女以及代際之間的親子等等個別與集體的身心照顧處遇計畫,而這也突顯出來『三高』議題現象的照顧管理機制設計,將會是一項非同小可且不能輕忽小覷的社會安全運作難題,頗值得角逐總統大位的各組候選人加以正視並且提出可行的因應措施。

事實上,身障者年老化、身障者父母年邁化以及在機構接受照護之身障者的高齡化,此一『三高』的議題現象,一方面將不僅止於生理範疇的單純照顧或照護課題,而是擺置在生命歷程及其諸如罹病、致殘與二度殘障化等等的生命事件(life event),那麼,諸如「自身照顧」、「手足照顧」、「親人照顧」、「老後照顧」抑或是「無人照顧」等等的照顧歷程,便顯得格外的棘手難解,誠然,父母對於身障子女的照顧,倘若這是一輩子的守候負擔,那麼,是否在其父母百年之後,逕至就可以轉換成為兄弟姊妹之於手足照顧的原罪悲情。准此,在這裡值得加以正視的乃是:該項『三高』的老障家庭與高齡社會,就其已經是逐漸羸弱的支持能量或能耐,究竟有無家庭之外的其它協助體系和服務網絡,特別是相應於國家機器作為『最終父母』的積極性作為,像是照顧協議、財產信託、監護宣告、輔助宣告、意定宣告等等有些尷尬但卻是遲早要加以面對的另類家事協調。

總之,攸關到身障者就養課題的『三高』議題現象,還是有待更進一步的資料勘查和意涵解讀,畢竟,僅以45歲的單一年齡作為界分的切割點,背後所糾結身障者之於性別、生理狀況、社經水準、家庭組成、關係資本而來的老後照顧需求,更是要有單一問題多重化、複雜化和深邃化的認知基模和社會準備,而非是逕自委由無力、無助且無奈的身障家庭或家屬一肩挑起所有的身心負荷。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