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指出:根據販售新建案總價的中位數及其主計總處家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互為相除結果,所計算出來六都和新竹縣市新建案的房價所得比,藉此了解到一般民眾倘若是把所得全部用來買房,那麼,究竟是需要花多少年,才能夠買得到一間房子以圓人生的大夢。對此,台北市買新房需要高達28.8年不吃不喝;新北市則是要12.5年,而台南市一地也達到12年,其購屋的難度甚至於躍升為全台的第三名。誠然,即使背後有它結構性環境的推拉因素,但是,從房價所得比到購屋難度以迄於所謂的居住正義,相與關聯的議題思考,還是有它商榷、議論之處。

基本上,即使時代潮流或社會趨勢有所改變,但是,『斯土斯有財』的認知基模,依然是一種牢不可破的心靈結構,如此一來,想方設法以擁有自身的一方天地,總是會讓「購屋」作為成家立業或是生涯規劃裡一項的生命事件,藉此彰顯某種生命歷程已經是有所蛻變的重要里程碑,就此而言,在這裡除卻是要讓購屋的難度指標,有其相對合理的負擔能力和避免過度的人為炒作外,如何嫁接在從住者『有其屋』到『樂其屋』和『享其屋』的貫通性思考,進而深究居住正義本身隱涵的複雜概念。準此,在這裡的購屋難度,進一步發想的會是從租賃到購置、從硬體到軟體、從入住到生活等等的動態發展過程,特別是扣緊『入住之前』的經濟因素到『入住之中』的機能因素以及『入住之後』的維護因素,點明了所謂的難度一事,又豈止是當初的租金或價金多寡,而是一連串的挑戰庶務,才正要開始。

事實上,關於居住正義的各項命題檢視,一方面藉由居住權與所有權的相與切割,來讓居住成本不至於只是侷限在購置一事上,而是要涵蓋居住品質或品味的人文思維,以此觀之,無論是財政紀律的分紅政策抑或是購房租屋的補貼措施,又要如何回歸到『安居』的基本命題思考,畢竟,在這裡所呈顯出來的突兀景象,經常都是:房屋的「大門之內」盡是人口密度及其空間密度而來的相對擁擠,而「大門之外」的公共空間布建,則是要有單純睡它一宿的『安於廝』以及可以有更多社區生活機能的『樂於廝』,也就是說,對於房屋的購置、租賃行為,國人還是注重在硬體範疇的環境建築體,欠缺的是軟體範疇的相關思考,遠地不說,包括公寓、華廈或大樓等建築體管理,也因為難以撼動調漲的管理費用,致使整棟建築體的居住品質,經常都是從入住之後,便開始向下沈淪,從而窺見到像是垃圾場、樓梯間、蓄水塔、地下室到無所不在的漸進式破損,更遑論於要求定期的外牆清潔維護,藉以達到保有市容美觀的基本公民素養。

總之,除了高不可攀的購屋難度外,對於居住正義的相關訴求,也是要延伸到『居住』作為一項基本人權的根本思考,如此一來,要與房屋有所切割的,也不單單是有令人瞠目結舌的高房價,還包括壓縮空間密度所招致對於人身的壓迫、幽暗。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