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女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碩士)

 

報載台北市因應於今年(2019年)上半年全國新生兒僅有8萬5千名,恐創下出生人數最少的一年之少子女化人口危機,以及為了減輕爸媽育兒壓力,於日前宣布「助妳好孕3.0—我們的孩子,我們一起養」方案,將於9月1日正式上路,該方案是針對2至3歲擴大發放托育或幼兒園學費補助,讓托嬰往上延續以及托幼往下延伸,預計約有七千名幼兒受惠,此一加碼現金給付的福利政策所造成的相關衝擊影響,頗值得進一步探討。

首先,準公共新制機構托育依照幼兒年齡的不同,所屬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亦不一樣,這其中0到2歲托嬰屬於社會局管轄,3至5歲屬於教育局,但是,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第二條規定︰托嬰中心指辦理未滿2歲兒童托育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又,第五條載明托嬰中心已收托之兒童達2歲,尚未依〈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規定進入幼兒園者,托嬰中心得繼續收托,其期間不得逾一年。對此,托嬰中心實際收托的兒童年齡為0至3歲,以至於2至3歲送機構照顧之兒童便會出現遊走於「社政端」的托嬰抑或是「教育端」的幼托之空窗期,並且會發生補助無法銜接的問題。

因此,今年8月起,當中央政府擴大對2至4歲兒童發放育兒津貼,除未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以及申請人雙方最近1年綜合所得稅核定稅率未達20%者受到制度性排除外,每人每月發放2,500元為基本款,與此同時,台北市府在資源充裕的情況之下,社會局透過「助你好孕3.0」的「友善托育補助」及「協力照顧補助」向上延伸發放至3歲,倘若是選擇在公托、準公托或準公共保母,每月可多領取2,500元至4,000元補助,另外,選擇含親屬保母之非準公共化之結業及學歷保母、證照保母與托嬰中心,則每月可多領取2,000元至3,000元育兒補助;同時,教育局也透過「一生六六大順學費補助」向下延伸發放至2歲,2至3歲孩子就讀私立幼兒園,可多享有每學期1萬3,660元(每月約2,276元) 的補助,藉此減輕家長養育幼兒的經濟負擔,也讓家長自己決定讓幼兒繼續留在托嬰中心或是轉銜進入幼兒園的小小班學習。

誠然,托嬰中心與幼兒園除了機構的本質、體質與性質不同外,機構內幼兒的主要照顧者之專業養成也不盡然相同,以『兒童最佳利益』為考量,對於不同發展歷程的幼兒,理應是要提供不同的照顧設計與規劃;再則,解決一個問題,將會延伸出另一個問題,其配套措施的策進作為是需要規劃的︰托嬰中心收費一般高於幼兒園,這將會成為家長選擇讓2-3歲幼兒提早進入幼兒園的誘因,也就造成托嬰中心學員的流失。其次,台北市現有507家私立幼兒園,加入準公共之幼兒園計有90所,其他417所私立幼兒園在開學前夕必須要面對學員因遞補公幼,或非營利幼兒園而落跑的命運,所衍生的交易成本便是自由市場下的制度性受害。

最後,對於資源相對豐富的台北市,理應是勇於衝撞體制,將受補助申請人雙方最近1年綜合所得稅核定稅率未達20%提高為未達30%,這是因為,以月入十萬元的家庭相較是一個較能提供好的生養環境養育下一代,但卻士得不到政府的支持、鼓勵與補助,更遑論,少子女化的根源乃是在於婚生子女的總生育率過低,準公共化托育政策對於個人有三到五萬元的現金補助以及政府有限資源的配置,是否有效解決少子女化的人口危機,從而達到助孕、生育、養育以及教育的績效目標,這一點還是值得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