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工師學分班學生)

 

報載桃園、彰化二所少年輔育院於今年(2019年)的7月31日,正式改制為「誠正中學桃園分校」、「誠正中學彰化分校」一事,對於非行少年之受教權益保障是否真能確實落實,尚有討論的空間。

依法務部矯正機關依性質分為監獄、少年輔育院、技能訓練所、矯正學校、看守所、少年觀護所及戒治所,至於,根據<少年矯正學校設置及教育實施通則>,少年矯治則是採取「少年矯正學校」、「少年輔育院」並行,這其中的「少年矯正學校」有誠正中學(新竹)、明陽中學(高雄), 兼具有『行刑矯治』和『學校教育』雙重性質,教育部份受教育部督導,在感化期間完成學業者可領有畢業證書;至於,在「少年輔育院」部份則是有桃園少年輔育院、新竹少年輔育院,在感化期間完成學業者可持有修業證明書。除此之外,依<刑法>規定,未滿14歲而不罰者,得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之規定;連帶地,<中華民國憲法>也保障國民有一律平等受教育之機會;為符合教育之公平性,並確保因有刑案在身之少年能保有完整接受十二年國民教育之權利,准此,關於「少年輔育院」改制為「少年矯正學校」,實有其回歸到依法辦理的必要性。

然而,桃園少年輔育院和彰化少年輔育院的在院感化教育學生部份,係以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竊盜罪、傷害罪為數最多之前三項,<教育基本法>中教育之實施,理應本於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之原則,因此,正當要將桃園少年輔育院、新竹少年輔育院改制為誠正中學桃園分校、彰化分校時,如何有效整合社政、警政、教育、醫療等相關體系資源,這才是改制後要面臨到棘手難題之所在;再則,<家庭教育法>修法通過之後,期待透過跨部會之整合,以使社會安全網更為綿密並加強推動家庭教育;<少年事件處理法>部份條文的修正,增訂所謂親職教育輔導,這更加顯示家庭功能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少年接受感化教育的同時,家庭端的親職教育是否也應該要積極性策進作為。總之,少年輔育院之改制,又豈止是規範層級之應然行為,更應該據以落實在工具性實然的具體作為。

最後,在矯正教育體制下,能否依據<國民教育法>以培養其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這不僅用以維持『學業精進』、『技術訓練』、『生活紀律』,更能夠提升『品格陶治』、『人際關係』、『人文素養』,連帶地,如何藉由『自我精進』、『修復親情』、『探索生命』,以體現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從而達到完備身心的健全發展?

無疑地,輔育院改制為矯正學校的相關變革工程,才正要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