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導指出台中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為了加強家庭暴力、兒童虐待等等的反暴力宣導,舉行「防暴敲敲門」記者會,透過行動劇來展現包括『聽聽看、敲敲門、借東西』在內的「防暴123」,於此同時,台中市社會局也頒發證明給完成培訓的30位所謂的防暴規畫師,藉此深入社區宣導防暴觀念,以凝聚「暴力零容忍」的社區意識,進而呼籲妳、我多關心周遭鄰居並且制約社區裡的家暴者。

基本上,「防暴123」的推動理念無非是強調家暴事件固然是屬於家內犯罪,但是,透過簡易操作、溫和有效的防暴措施,得以讓暴力行為暫時停止,同時也能夠對於施暴者產生某種心理上的約制作用;連帶地,施以借東西或閒聊的操作技巧,也能夠舒緩施暴者高漲的情緒,從而讓受暴者有更多向外求助的機會,無疑地,就其可能成真與成功的前提底下,如何讓上述的理念鑲箝於對的手段方法、服務團隊,藉此產生圓滿的防暴或止暴結果,那麼,若干延伸性的深入討論,實屬必要,這是因為:

首先,包括成人保護、兒少保護與性侵害之類的「家內犯罪」,這些不同屬性的家庭暴力類型,自當有其來自於各種法令規章以及分類範疇的不同處遇策略,這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攸關到兒童及少年人身安全的「責任通報」或是成年保護的「一般通報」,及其各自所關聯到的義務責任,倘若係屬於前者的議題情境,那麼,社區防暴的規劃重點理當是要以依法行政、依法辦理為其方案設計的重點,並且佐以涵蓋法律、社福、醫護、民政等相關的知能培訓和技巧操演,至於,包括婦女、身障與長者在內的家暴事宜,則是如何就其「事前」的宣導預防、「事中」的停損戕害以及「事後」的應變措施,以尋求連續貫通的整合性服務,這多少也指陳出來除了通報的樣態上有所差異外,真正的癥結點還是在於作為某種難以啟齒和一發不可收拾的家暴事件,事後的停損減傷才是聚焦所在,而即使是有「防暴123」的配套措施,也應該是要多些對受暴一方之於尋求即時專業求助以及施暴相對人之於歸因事由探究的策進作為。冀此,從事後的『防治』到事前的『防制』,固然是它與時俱進的文明意義,但是,如何突破高牆深淵的「家庭」,這才是抑制家暴的關鍵所在。

其次,啟動以『社區』為本位的防暴規劃,是有它正當、迫切與必要性,畢竟,不能自外於『社會』的家庭,的確是要以『社區』作為中介的平台,藉此將外部的公共資源,援引到社區裡基本單位的『家庭』,更遑論於『社區』本身所兼具像是可近、可及、便利、即時、熟悉以及可接受等等的運作優勢利基,誠然,從「遠親不如近鄰」的道德性指稱,多少也點明出來過往親緣血脈及其互動頻繁的社區資本,是扮演社區或人群運作的重要把關機制,也就是說,來自於地緣主義的差序格局,多少讓家務事之類的家暴情節,因為受制於民俗與民德而達到某種的遏止效果,但是,時空環境的社會變遷,社區的傳統特質,也已經是從單一、素樸、同心圓產生諸多的社區變異,如此一來,包括社區培力、社區使能與社區資本的命題檢視,應該才是一項優先的變革工程。

總之,在這裡的關懷旨趣是要有把『社區』的動能力量重新回來的提問思考,也就是說,如何針對時代的變遷,以探究社區連帶、社區整合其社區秩序如何被建構以及如何有效運作,而非只是淪為「聽聽看」、「敲敲門」或是「借東西」等等形而下的技術性操作。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