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文化大學在日昨的校務會議裡決議自本學期(107學年度)起直接取消現行大學部雙二一的退學制度,也就是說,即便是出現連續兩學期不及格的學分數達到該學期的二分之一,都會給予繼續就讀的向上機會,而這也說明了作為重要生員或生源以及另類聲援的「學生族群」,是有它彌足珍貴之處。

基本上,文大取消大學部的雙二一制舉措,並非是所有大專校院第一起領頭羊的創新作為,因此,此一『新』新聞之於『舊』議題背後所蘊含的結構性意義,這才是檢視該起事件的論述真義所在,誠然,關於高教的人才控管議題,這早已是由來已久,更何況高教市場的運作危機,又豈止是限縮在退學一事上,因此,如何因勢利導於該項的因應措施,那麼,應該要有所權變的就不只是關乎到「學生端」的退學事宜,而是要進一步地擴及到就學、休學和失學的受教學習上,連帶而來的是「教師端」、「學校端」、「主管機關端」、「家長社會端」等等的利害關係人,又是否有其比例原則的類別性檢視?遠地不說,是否有來自於充分的探索教育和職涯規劃,藉此完備於這些新生世代進階高等教育的深造學習?是否有來自於社會經驗架構的翻轉蛻變,藉以形塑超越傳統文憑主義的心靈結構(mind structure)?以及是否有來自於『教-訓-考-用-推』以及『學習-習慣-慣性-性格-改變命運』的社會認知結構,藉此引領一種帶著走之應變能力的獨立思維模式?

准此,在這裡的思辨指涉出來的無非也是對於「大-學-大學-大學生」之間貫通與斷裂的相關檢討,畢竟,之所以為「大」,其所闡述的乃是一種視野胸襟和關照見解的無限擴充;之所以為「學」,其所指稱的會是永無止境的精進成長;之所以為「大學」,其所表述的是用以追求真理的理想殿堂;以及之所以為「大學生」,其所被高度期待的將會是在大殿堂裡,一群享有某種特權的新生世代及其要帶給未來社會的生機與驚奇?就此而言,落實在上述逕自取消大學部雙二一退學制的變通作法,那麼,諸如從只限於大學部的大學生到研究所的碩博生、從單次的不及格二一學分數到多次的不及格二一學分數、從不及格的二一學分數到不及格的三二學分數、從累計二次的不及格二一學分數到連續二次的不及格二一學分數以迄於從修課的年限到乾脆全部取消所謂的休、退學規定,無疑地,在這裡所顯現出來的就不只是工具層次的技術性操作,也就是說,退學與休學或失學,不單單只是一字之差,而是背後所糾結的學習意願、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及其學習的結構性限制,宜是要不同的對治處遇對策;連帶地,倘若退學的相關規定係屬於大學的自主範圍而必須要尊重各校的自行決定,那麼,隨之而來的各項配套或輔導措施,是否也要回歸到大學自主的基本定調,抑或是大專校院背後所直指之高教品質的良窳控管,究竟是偏屬於自由市場的商品競爭抑或是隱含某種有公共資產的社會性把關?

總之,扣緊「大-學-大學-大學生」之間貫通、斷裂的關懷旨趣,那麼,是否要去取消雙二一的退學措施,這已然不是議題探究的重點所在,特別是對於當前高教作為某種巨靈怪獸及其運作失靈的根本檢討,而此一本末倒置的謬誤作為,這才是真正教人耽心與掛慮之所在。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