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暗的國小教室中,老師精美的簡報、電子課本透過投影機呈現,講台下的學生低頭振筆疾書抄著筆記,E化教學環境已經成為校園間最熱門的話題,甚至有地方教育局願意斥資近億元,目標讓學生人人一台平板電腦上課,但國內最新研究卻發現,天天用多媒體教學,國小生近視比率增加39%,原因與投影機流明度有關。
這項研究負責人、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院長劉影梅,以問卷方式,針對台灣北中南東部6000多名國小4至6年級學生進行研究。發現天天用多媒體教學,國小生近視比率增加39%,進一步分析原因,當天天使用投影機教學時,教室環境是燈全關加上窗簾全拉上時,學生近視度數平均為125.5度,反之,當只關教室第一排燈、不拉窗簾,近視度數僅為110度。
當學生在光線不足的教室中學習,因背景光太暗,會讓瞳孔擴張,進入眼球的光線過多,造成雙眼疲勞,長期恐影響視力。劉影梅表示,這份研究證實,多媒體教學環境照度是重點,教室內使用高流明投影機,不關燈、關窗戶投影內容也可很清楚,教室明亮度夠,近視度就能減少。目前新北市已將市內國中小投影機全面更換為高流明機型,籲其他縣市跟進。
另外,各地方政府近年紛紛投入更多心力於行動學習計畫,如台北市106年宣示投入1億元,補助79所國中小添購平板電腦,更計畫2021年要全面實施,讓學生們人人一隻平板,提升學習成效。但在劉影梅的另外一份研究中,針對有無使用平板電腦教學的學校,比較兩者一年後視力保健知識正確率及近視率,發現有使用平板的學生知識增加,但近視比例也隨之變多。
劉影梅提醒,看近時,眼睛會用力調節,寫功課、看書時,睫狀肌用力程度就像提著4瓶650c.c.礦泉水;使用平板則是相當於提著5瓶礦泉水,國際已證實近距離用眼是近視主要原因,不論是讀書寫功課或使用平板都算近距離用眼,除落實半小時休息十分鐘,記得保持35公分用眼距離。(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9.06.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