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在兩年前推動分級醫療、漲部分負擔時,承諾輔導診所規劃無障礙空間,並於健保App提供查詢,盼民眾小病到小診所就醫。

如今分級醫療已推動滿兩年,醫改會今天公布診所無障礙就醫環境調查的體檢報告,發現同時具備無障礙通道、無障礙廁所與無障礙溝通三項指標的診所,僅佔全國健保西醫診所的5%,台北、屏東等都會或偏鄉五縣市都掛零,甚至連健保App查詢無障礙診所的資訊都錯誤百出,用來超有障礙,讓行動不便者很無感。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指出,衛福部於兩年前調漲大醫院門診部分負擔,並提出「分級醫療六大策略及配套措施」。當時各界就提醒政府,隨著老化及失能等人口增加,初估行動不便就醫者高達人口的五分之一,若連診所行動無障礙都做不好,恐讓診所就醫行不通、分級醫療推不動。政府曾承諾在「提升基層醫療服務量能」策略中,輔導基層診所規劃無障礙空間,並可於健保快易通App查詢。

劉淑瓊說,如今推動滿兩年,醫改會依衛福部「全國診所無障礙就醫環境調查表」所規畫的無障礙友善診所三大指標—「無障礙通道」、「無障礙廁所」、「無障礙溝通」,進行診所體檢,全符合為三顆星,扣除無障礙溝通則為兩顆星;體檢發覺多數診所環境不夠友善,上述三指標的達標率分別為59%、26%、17%,

醫改會發言人朱顯光表示,全國健保西醫診所約1萬500家,據上述調查表統計,全國健保西醫診所同時具備無障礙通道與廁所只有21%,但若加上無障礙溝通,則僅5%診所達標。若以縣市別來看,符合三指標的縣市以新竹市32%的達標比率最高,台北、基隆、屏東、金門、連江縣市則掛零。

劉淑瓊說,醫改會也曾至雙北及桃園地區11家醫學中心,實際對百位輪椅、枴杖或助行器、娃娃車族進行民調,發現受訪者中高達六成對診所缺乏無障礙設施或設計不良感到就醫不便;近七成對政府推動無障礙措施覺得無感。因此建議衛福部應重新檢視無障礙資訊之正確性、建立多國語言通譯人才庫、並配合營建署等相關單位修正建築法規,優先將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尺的大型診所納為應設置無障礙設施之建築。

屏基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詹智鈞,也針對診所「溝通無障礙」及格率偏低,呼籲政府與診所應重視。自學印尼語、魯凱、排灣族語的他說,屏東等偏鄉縣市地區有很多新住民或外籍看護,還有需要手語、語音溝通的病人,如果沒有提供無障礙溝通服務,醫師往往無法正確診斷,病人也無從遵醫囑治療,後續反而得浪費更多健保醫療資源。建議衛福部應採推出通用範本,提供各種協助溝通的軟體、影片、表單、藥袋或貼紙,給基層診所來運用。(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