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雖然只是一則選舉效應的花絮新聞,但是,背後所隱含的結構性意義,這也是相迎時代變遷的一項嚴肅課題。

話說:某位政大博士生頂著學術光環創業賣雞排,而被郭台銘批評有浪費高教資源之虞,當然,也因為有郭董名人所產生的促銷效應,這不僅是讓所謂的「博士雞排」一炮而紅,更是借力使力在店門外掛看板以感謝郭董的加持,然而,事過境遷的角色易位,這使得在適逢總統候選人尚待出爐之際,反而是郭董親自拜訪該名的博士生商人,並且強調當年是自己有眼不識泰山,因此,才要專程前來學習如何炸雞排,姑且先不去論斷該項舉措施本身的政治身段或權謀手法,但是,擺盪在「博士」、「雞排」以及「博士雞排」背後所待解的文化主義迷思,倒是頗值得商榷、議論。

首先,細究該名的博士生,因為失婚、怯志等等的個人生命事件而必須要去面對重大的生命轉折,對此,考察的癥結點就不全然只是侷限在棄學從商的率性行徑,而是思索:究竟一個人是要有何等的勇氣,才能夠去面對自己的脆弱,更遑論於顛覆傳統文憑主義的認知基模?以此觀之,擁有願意走一條不同人生道路的挑戰決心,這未嘗不是過往所接受菁英教育的過人之處,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一方面是不需要因為「博士雞排」的出奇致勝,而給予某種的道德兩判,相反地,要如何讓主流文化所加諸在妳、我身上的各種常態性裁判,有其更為多元選擇的人生出路,那麼,諸如適性教育、生涯探索抑或是生命歷程等等的陪伴與培力,這才是看待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連帶所延伸出來的是「學以致用」和「學非所用」的競合命題,而這也直指出來要如何超越社會階層的認知基模,以讓帶著走的應變能力,去面對更多艱難挑戰的競賽流動。

冀此,郭董所提及的『有眼不識泰山』一詞所隱含的就不只是單純成名立萬的勝負輸贏,而是要如何超脫『好學生-好成績-好學校-好未來』的傳統框架,藉以保有做自己的一本初心,事實上,從「博士」、「雞排」到「博士雞排」所夾帶的階級意識和社會流動,這更是突顯當前就業社會的困境所在,誠然,寒窗成名的文憑主義,已經是讓高等教育所生產的「博士」走樣變調,這其中更是擴及到教與學兩造的師生及其彼此怯弱的競爭能力,至於,凡販夫走卒之類的「雞排」,除了職業重建的基本提問外,勞心與勞力的二分對峙,更會對新生世代的心靈結構產生一定程度的扭曲、戕害,因此,「博士雞排」的突兀之處乃正是用以投射背後所隱藏的社會謬誤,這當中除了忘卻「博士」賣「雞排」獨特之處的市場區隔所在,更是忽略了從「博士」到「雞排」以迄於「博士雞排」的內在轉換過程和視野格局的蛻變提升。

總之,「博士」、「雞排」以及「博士雞排」背後一以貫之的認知基模,多少彰顯就業社會之於階級社會的弔詭所在,一言以蔽之,尚未全然擺脫以金錢導向和物質層次的社會流動思維。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