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為了避免重蹈巴黎聖母院的大火毀損事件,龍山寺將自今年(2019年)的5月起禁止入寺禱祝的信眾點蠟燭,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各種點儀制度,是有它通盤檢視的論述意義。

誠然,祭出禁點蠟燭的舉措,固然是有它用以回應寺院建築體自身安全的具體考量,但是,除卻禁點蠟燭的消極措施外,又有無其它較為積極的事前防治作為,畢竟,兼具悠久歷史的這些古剎,訴求於所謂文化資產的歷史遺業之際,其所可能造成會毀於一旦的全面性破壞,又豈止於點蠟燭一事,也就是說,關乎到傳統寺院宮廟之於硬體環境或設施設備的通盤檢視,從地方政府到中央部會的權責機關,是要有積極應對的策進作為,特別是這當中究竟還潛藏那些戕害的危險因子,像是從人為、外力到天災以迄於從自然環境到人文環境的文資維護?准此,在這裡的思辨真義已經不只是聚焦在大火所造成的重大毀損,而是無所不在的星星之火,究竟是在什麼樣輕忽或怠忽的情境底下,導致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預期性後果,而此一風險意識的危機控管機制,會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

事實上,相迎社會變遷的文明化進程,傳統的宮廟也出現與時俱變的權宜措施,特別是顛覆傳統儀軌的某些變通措施,像是以香火鼎盛且擁有281年歷史的萬華龍山寺為例,從2000年起就廢止金爐的停燒金紙儀式,到了前年(2017)年的6月,更是只保留一座的觀音佛祖爐,同時也規定每次參拜僅能點半尺香,藉此降低點香所可能產生的煙量,至於,是否會採取全面禁香的硬性規定,這除了回應環境保護或安全意識的關懷旨趣外,在理性主義當道的現代社會裡,天人或神明信眾之間的相互呼應與禱祝儀式,又有無從禁點蠟燭或燒香的「外顯行為」以臻至宗教信仰主體意義的「內隱認知」,藉此讓兩者得以產生必要的內外貫通?

就此而言,考察的癥結點就不全然是在於技術範疇的彈性變革措施,而是從虔誠到泛信的社會大眾,要如何藉由各種宗教行止的典章儀式裡,以找到安身立命的依歸所在,如此一來,從『點蠟燭』到『點光明燈』的一線之隔,就不僅止於空汙環保或宮廟安全等等的「環境風險」議題,而是一旦都沒有了香、燭、煙、紙、火、籤或是其它的中介物,妳、我抑或是先人亡者又要如何尋覓其它的生命憑藉?以此觀之,在這裡要被彰顯的乃是「生命終極關懷」議題?總之,哀矜勿喜以看待巴黎聖母院的這一場大火事件,特別是從聖母院到龍山寺的不同宗教神聖表徵,背後所實有宗教的信仰主體意義,是否被過度簡化或操弄,如此一來,水、電、火、蟲等等所謂客觀、有形的危險因子,反而逕自替代了主觀且無形的崇信因素?

(本文並且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