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近期內因為層出不窮的兒童受虐案例,導致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紛紛祭出非常手段,藉此串聯出一套縝密的兒少人身保護網絡,這其中包括有衛生福利部的兒科醫師親訪新生嬰兒的父母家庭、居家式或機構式托育人員的吹哨防兒虐;教育部的到宅式家庭教育以及跨部會的兒少保護聯繫會報等等,然而,上述各項策進作為的背後,是有它進一步的商榷、議論之處,這是因為:

首先,思考是否要啟動居家式或機構式托育人員舉發所謂的嬰幼兒受虐一事,終究還是要回歸到依法辦理的基本調性上,畢竟,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的相關規定,清楚載明包括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教保服務人員、警察、司法人員、移民業務人員、戶政人員、村(里)幹事、村(里)長、公寓大廈管理服務人員以及其他執行兒童或少年福利業務人員,於執行業務時知悉兒童及少年家庭遭遇經濟、教養、婚姻、醫療等問題,致使兒童及少年有未獲適當照顧之虞,應通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換言之,該項法條確立了依法行政的責任通報原則,如此一來,上述吹哨以防制兒虐的構思,要不是欠缺專業的評估機制,便是漠視此一責任通報機制設計本身所隱藏的運作失靈情形;連帶地,公權力不彰而來的公信權威或執法權力之正當性不足及其所衍生出來的發展性危機,將會是議題現象的真義或爭議所在。

其次,無論是衛生福利部或者教育部紛紛就其各自的主管權限,以啟動包括一線醫師或學校教師的到宅親訪,固然是某種專業自我的具體履踐,但是,該項類似侵門踏戶的行徑,終究也是要回歸到如何採借對的手段方法並且在對的時機點以從事對的事之基本提問,就此而言,從出生嬰兒到幼兒的學齡前各個發展階段,又要如何有其跨域整合的照顧管理團隊,藉以啟動分階分段和分時分程的主責事項;連帶地,導致嬰幼兒受虐的歸因事由,是否也要就其不同情境的危險因子和人身需求,有效結合警政、教育、戶政、衛生、財政、金融管理、勞政、移民或其他相關機關,以落實訪視評估機制設計,從而提供生活、醫療、就學、托育及其他必要之協助。准此,在這裡的針砭所在指陳出來的是衛生福利部或教育部所規劃的到宅親訪,是要有整體的配套措施,特別是嫁接在分類分級的兒童人口族群,以進行一般家庭之於支持性質的『照顧者教育』、脆弱家庭之於補充性質的『家庭教育』以及危機家庭之於保護性質的『強制性親職教育』,換言之,如何讓有限的公共資源臻致最大的服務效能,那麼,諸如「兒醫家訪新生兒」或是「親職教育送到府」背後的決策模式和思維基模,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總之,不要因為幾起的兒虐事件,而亂了所應該要有的章法,畢竟,戰略與戰術兩者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就此而言,從兒虐事件到社會安全網的破洞以迄於國家機器的運作失靈,這反而是教人掛慮耽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