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台北捷運考量到部分年長或行動不便旅客使用博愛座時,因一側未有可供支撐的扶手,導致起身有所困難,因此,自即日起在高運量的淡水信義線、板南線、中和新蘆線及松山新店線等4條路線,各找1輛列車試辦博愛座增設扶手,預計試辦6個月後再視成效與民眾意見,以進一步研議是否要全面擴大辦理。

基本上,有捷運便有博愛座的設置,因此,因應於高齡老殘的發展趨勢而有所權變於增設扶手一事,此一客觀的事實,要不是欠缺與時俱變的因應能力,便是漠視打從設置博愛座以來所可能涉及到的乘客權益或人身安全,就此而言,相應於增設扶手的延伸性思考,除了扶手外,還要有那些積極性的變革措施,比如高度、椅面、縱深、材質等等人體工學的通盤性檢討;連帶地,何以是試辦而非全面辦理;何以僅限於4條路線而非所有的路線;以及如何從博愛座到其它的設施設備抑或是如何從北捷到其它的大眾運輸載具,諸此種種又是否要有一體適用的檢視標準?准此,在這裡的考察無非再一次突顯該項為德不卒的策進作為,已然是忽略了「身體」之於公共環境的相融意義,如此一來,對於使用者之於分類分級的基本需求滿足,更有如緣木求魚般難以想像。

冀此,20多年下來的捷運載具,再一次彰顯未能接軌於所應該要有的文明化意義,至於,關乎到供需媒合的服務輸送及其服務品質,又要如何得以換位思考於服務使用者本人的主體意義;連帶地,從該項增設扶手的『易起』到方便就位的『易坐』以迄於所謂的『易讀』、『易行』、『易識』『易停』或是其它以當事者為本位的發想思考,指陳出來的乃是當前的身障福利、高齡福利或是弱勢福利,還是淪落為個體層次的個別性遭遇,也就是說,各種不平等的個人待遇及其所加總而來的集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未能昇華成為一股加速改革的監督力量,如此一來,僅限於4條北捷路線的試辦性質,形式宣示自然是多於實質受惠,更遑論對於增設扶手一事所需要面對通用設計的基本要求與公共溝通,誠然,再怎麼便民的服務措施,還是要有回歸到諸如可及性、可近性、權責性、整合性、便利性以及願意使用性的相關提問。

總之,時空錯置以檢視20多年下來應該要有但卻是一直沒有的博愛座附設扶手,對此,從公民社會到代議政治的機制設計與運作失靈,在在都有它商榷議論之處,而此一社會變革工程更是議題針砭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