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移民(Chain Migration;Chain Immigration)
「連鎖移民」一詞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家Charles Tilly提出,主要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社會網絡理論(Social Network Theory)的角度來觀察移民現象,並且是一種以家庭為基礎的移民,意指當A國的部分人民移民至B國,安頓好後,會提供還居住在A國中的家庭或家族欲移民之成員所需要的精神支持、資訊、經濟協助,藉以降低移民移居他鄉的困難度與成本,透過這樣的機制,大批的A國人民得以移民至B國,並且在當地建立起群聚村落或社區,甚至導致整個家族或鄰里都移民至目的國,就如同建立了一條通暢的移民輸送鏈在兩國之間,呈現出移民會連鎖以帶動更多移民的社會現象。
「連鎖移民」的現象,在歷史與國際之間都相當普遍,例如在1880至1920年間,統一後的義大利政府鼓勵沒有土地的農民移民,藉以緩減義大利南部的經濟壓力,進而促使近400萬名的義大利人移民至美國東部,乃甚至在紐約、波士頓等美國城市中,形成了一個個的「小義大利」區。
直到近代,世界各地(包括台灣人)仍然還是有透過類似的「大家族連鎖遷移」,透過親人歸化為美國公民而獲得綠卡的方式移民,在2005年至2016年間,共計有1306萬外國人通過合法移民進入美國,這其中930萬的外國人是以連鎖移民的方式來到美國,比例高達70%。2017年,一位來自於孟加拉國的美國合法永久居民在紐約地鐵實施自殺炸彈攻擊,引發美國總統川普強烈指出,鬆散的移民體系讓許多危險、沒有得到充分審查的人進入美國,呼籲停止多元化移民簽證計畫,連帶地,是否該防止「連鎖移民」,這也成為美國社會一項爭論的焦點。
在台灣一地,「連鎖移民」的現象也漸漸浮現,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資料,2008至2016年期間,透過跨國婚姻歸化我國國籍的外籍配偶人數總數為55,855人,然而,歸化之後卻是約每4人就有1人離婚,比率較國人粗估離婚率14%為高,其中歸化之後在與其原屬國人結婚人數為228人,又以越南181人最多,印尼19人次之,泰國17人居第三;而離婚後再與外國人結婚人數為347人,以越南人182人最多,泰國22人次之,印尼22人居第三。在此時間區間中女外籍配偶歸化國籍後離婚未滿3年再與外國人結婚者占近七成。這樣的現象,引起社會討論,並可能有外籍配偶以「假結婚」來促成「連鎖移民」的疑慮。
資料來源:
1.吳晉瑋(2012)。<他們為什麼逃跑?從逃跑外勞現象檢視我國看護類移工政策>。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維基百科「義大利裔美國人」條目。
3.陳熾(2018)。〈生活資訊: 什麼是「連鎖移民」?〉。

生活資訊: 什麼是「連鎖移民」?


4,佚名(2018)。〈Chain migration:連鎖移民,家族大團圓?〉
http://www.gdskpj.com/bn/32310.htm
5.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連鎖移民漸增 學者:婚姻移民能防人口老化〉
https://servicestation.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333697&ctNode=30266&mp=s003
6.內政部統計處自行研究報告(2017)。〈外籍配偶歸化後婚姻狀況之研究〉
延伸性概念:跨國婚姻、歸化、外籍配偶
(本則小百科係由陳誼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