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不大不小的新聞報導,卻也因為所謂的『郭台銘光環』而衍生出來不同的意見討論。

話說向來以「鐵的紀律」聞名業界的郭台銘認為,創業家精神必須要兼具有狼性,如此一來,相較於「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的既存認知,郭董表示如果我的孩子面對工作時也存有這種心態的話,我隔天就打斷他的腿,相形之下今年國中升高中的會考,也以『我們這個世代』為其作文題目,頗有相互輝映之妙,顯然,錢多事少離家近之於斷腿說的延伸性討論,是有它進一步深究的必要,這是因為:

基本上,郭董的個別性發言雖屬於一己之偏見,但是,『郭台銘光環』的渲染擴散,卻是突顯出背後所應該要被嚴肅檢視的變遷意涵,就此而言,從過往的博士生賣雞排到這一則錢多事少離家近的斷腿說,就不單單只是郭董心有感歎的個別舉措,而是糾結著從世代到年代而來的諸多代間議題,誠然,可以標舉「剛創業時,我白天跟白班幹,晚上跟夜班幹,夜班散場還要連軸轉,實在撐不住才把電話簿當枕頭,睡不了多久大清早就又爬起來接著幹」的郭董奮力寫照,但是,狼性英雄的個人成就,終究還是要回歸到時代環境的殊異背景脈絡裡,藉此思索不同世代之於同一年代而來的運作法則,以此觀之,郭董對於雞排博士生以及時下年輕人選擇性就業的相關言論,也不僅止於郭董這個人的私性範疇,而是一種代際之間的世代落差,已經涵蓋在認知態度、行為舉止抑或是教育培力、職業選擇、婚姻家庭、生育模式、金錢價值以及社會資本所形塑的整體心靈結構。冀此,郭董的言詞批判,其所顯現出來的乃是一種時空錯置的世代謬誤,也就是說,激情過後依舊還是無助益於文明化進程的賡續發展。

事實上,僅就對於博士不讀改賣雞排的指責一事,背後所既存的傳統價值觀念,多少還是某種文憑至上和階級流動的社會化效應,如此一來,自然是欠缺對於博士訓練之於教育的真諦討論,換言之,過於窄化博士之於一技之長的功利效用,從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質也須兼具用以提供一項安身立命的智慧啟迪而非單純的知識授予,以此觀之,離開課堂教室的若干年之後,究竟還剩下那些學校所涵養或者沒有傳授的處世智慧,而這也讓選擇去賣雞排或精挑輕鬆工作,成為代際之間可能衝突的加惡因子;連帶地,郭董世代的憂患意識對應於時代年輕人的苦悶情愫,其所要被深究乃是從『結構性受害』到『結構性受益』的時代環境考察,特別是該種時代力量所牽引的世代變遷。准此,在這裡的思辨真義自當是要回歸到建構認同歸屬所需要進行的世代對話。

總之,相迎於詭譎多變的時代環境,身處在相同年代的不同世代,推動尊重多元與包容差異的代間族群,藉此取代從性別族群、年齡族群、教育族群、經濟族群、區位族群到政治族群的狹隘我族思維,這才是看待此一『郭台銘光環』的反思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