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政治大學通過廢除所謂的「外語畢業門檻」,也就是說,未來學校將不再以各項校外的英語檢定成績,來作為學生畢業的消極條件,誠然,此一舉措對於當事者的學生或把關的學校當局抑或是未來求職媒合的關係行為人來說,究竟是隱含那些值得深究的論述意義。

基本上,政大校方的該項教務行政舉措,自當是要還原回到究竟是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可以解決到什麼程度?以及解決的過程又會衍生出來那些預期或非預期性的衝擊影響?就此而言,該項由主責英語教學的外語學院所發想的提案,就其現場教學的實務操作,隱含了那些運作失靈現象,而非只是祭之於非常手段的零合關係?無疑地,諸如聽說讀寫等等的語言學習和教學過程,是會比單純英檢的過關與否來得重要,更遑論英檢本身是否能夠真正檢測出學生的英文能力?至於,何以標舉『外語』作為剛性規定的畢業門檻,多少忽略了不同學門科系對於何謂外語內涵及其不同需求的分殊差異?而即使是必備的硬性規定,又為何非以英語為其主要的檢定標準?就此而言,英檢一事及其所對應出來的就不單單只是學生本身語言能力的分級篩檢,而是從課堂受教到檢定結果之間的學習歷程,究竟還欠缺那些應該要有的配套措施,如此一來,英檢所被突顯的當只是某種的形式主義,甚或是用以獨厚於執行英檢業務的外包商業機構?

事實上,在這裡的論述真義理當是要進一步地彰顯一套全人發展、博雅教育、專業知能以及獨立思辨的能力檢定(ability-test),要如何得以被有效建置,進而成為一項重要的培力機制設計,就此而言,需要被檢視的又豈止是「外語畢業標準檢定辦法」是否廢止?需要被檢定也不單單只是語言之於聽說讀寫的技術性操作?無疑地,將語言的學習一事,過度窄化在檢定成績本身的高低,以至於忽略了從語言到文化以迄於更為廣裘的思辨能力,這使得英檢之於畢業門檻的制度設計,自然是營生出來更多脫序、走樣的迷亂行徑,比如校內與校外不同的檢定收費?至於,沒有通過英檢所採取校內上課的替代措施,一方面除了是要繳交額外的學費,另一方面則是有僧多粥少的選課壓力,這已然是模糊了英文能力檢定的真義;連帶地,過不了英檢這一關及其改採校內密集上課的選修方式,這兩者之間的要求標準為何?抑或到最後只是淪為「英檢過不了關威脅畢業、畢不了業綁架選修成績」的突兀狀情況,更直接的說,只是成為一種多繳二、三千元英檢報名費和選修學費的虛應主義!

總之,政大校方廢除外語作為畢業門檻的領頭羊作法,是有它用以通盤檢討現行國內各級教育體制之於外語學習和教學的制度運作失靈,畢竟,門檻的廢除,這絕非是一種學習困擾的身心解脫,而是從過關與否到選課成績抑或有所淘汰,背後還隱含那些值得深究的「教-學」迷思?連帶地,英語檢定的廢除,是否也要一併延伸到諸如研究所考試的應考科目抑或是嚴肅看待自身學門科系的能力檢定,像是社會福利會考的能力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