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專題報導指出在農村偏鄉還是出現所謂王祿仔販賣偽藥給獨居的長者,而此一需求以創造供給的社會變遷情事,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基本上,該項已然是隱含結構意義的客觀現象,其所揭露的乃是當代台灣一地隨著社會變遷所招致對於傳統家庭組成的相關影響,以至於讓人口遷出外移所導致的獨留或獨居情形,成為某種需要加以嚴肅應對的社會事實,就此而言,這一群被主流社會所特意遺忘的高齡長者,無論是身處農村偏鄉抑或窩居高樓大廈,某種存在性孤獨的人身喟然或是孤獨性存在的生活寂然,多少讓王祿仔之類的角色扮演,得以不斷地流竄於從廟前廣場、地下電台到電視頻道,藉此成為某種情感依附的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乃是要回歸到家庭本身所提供的支持能耐,就其已經是處於逐漸質變和羸弱之際,是否有其它的配套措施,藉此適時地填補可能的情感缺口或支持能量,否則,更多變異型態的『王祿仔們』,終究有它供給以衍生出來更多假性需求的迷亂現象。

事實上,無論是食衣住行育醫的「需求」(need)滿足或是生死老殘傷寂的「風險」(risk)規避,要不是來自未雨綢繆的個人移轉便是訴諸於養兒防老的世代移轉,如此一來,任何可能的干擾因素,多少讓以家庭和家庭為其守候與保護的機制設計,已經出現相對脆弱化的發展趨向,換言之,在這裡的針砭意義就不全然只是限縮於孝親奉養的道德性指稱,而是要如何就其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全面性變革,藉此思索包括意願問題、能力問題與結構性問題等等不同類別範疇的對應措施,如此一來,包括親人的家戶福利(domestic welfare)、政府的法定福利(statutory welfare)、市場的消費服務(commercial service)以及公益團體的自願服務(voluntary service),就其獨老議題的照顧服務,所謂的福利多元主義(welfare pluralism)又要如何有其與時俱變的重新組合和分工?連帶地,無論是在家老化的居家照顧或是在地老化的日間照顧,均是要以扣緊「社區」為重的機制設計,就此而言,一種以社區為本位的新型態連帶基礎(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solidarity),不僅要有不同於親緣與地緣的必要性新構,同時更是需要檢視社區培力服務網絡的有效建構,從而規劃並提供包括送餐陪膳、關懷訪視、健康管理、醫療處方、社交活動與樂活運動之一套多元的社區照顧體系。

總之,王祿仔或『王祿仔們』作為一種既存的客觀事實,癥結點就不在於道德指稱的常態性裁判,對此,人群服務工作者又要如何藉此反思:就其所想要突顯的專業自我,何以未能有其相與對應的社會認可?或許也是諸多的制度性障礙使然,以至於忘卻了「尊重、關懷、給機會」和「傾聽、陪伴、同理心」的基本精神,如此一來,趁虛而入的『王祿仔們』更是虎視眈眈於包括孤獨、寂寞、不安、恐懼與了無生趣的脆弱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