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公托中心選址多落腳幼兒園、公辦大樓,但適合場所尋覓不易,市議員楊家俍昨天在議會建議推動「微型幼托社區化」,並適度轉型比照國外作法,採混合照顧,「讓照顧機構成為一個家」,市長鄭文燦允諾設置示範型實驗據點。

公托中心覓點不易,加上收托人數少,面臨僧多粥少窘境,走袖珍路線的「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微型幼托),被納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補助項目。桃市社會局長古梓龍說,微型公托人力照顧比為一比三,最多不超過十二名嬰幼兒,已計畫在復興區推動。

楊家俍質詢說,微型公托是趨勢,建議市府優先輔導大樓型社區設點;澳洲、香港或日本也有類似混合照顧概念,讓年輕、老年世代聚在同個空間,像家人般照顧、學習,市府可在空間允許之下,將微型公托適度轉型為混合型照顧機構。

鄭文燦回應,老人、幼兒混合照顧,可促進世代互動,能實驗性做看看,市府會研議示範據點;古梓龍也認為,若是符合消防、建管等相關法規,透過社區互助成立微型公托混合照顧,具可行性,會評估規畫。

市議員謝彰文則批評,長照2.0上路,桃園將有二百五十四個服務據點,現僅卅四處據點,在六都敬陪末座,與最多的台南九十三處相差快三倍,還有照服員流動率高、輔具資源短缺等瓶頸,市府表現不及格。

鄭文燦表示,二百五十四處據點為四年計畫,今年「C級據點普及化」是重要指標,未來二年要設超過百處據點。

社會局科長趙樹堂說,市府配合勞動部開設不少照服員訓練班,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服務,中央今年增撥每人五千元轉場津貼,但仍不足;市長也多次向中央建議將照服員時薪制,轉為底薪制加時薪獎勵。(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