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玲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研究所博士生)

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台北市房屋持有者以中高齡者居多,這其中又以60-69歲佔27.12%最多,也就是說,每四棟房屋當中就有一棟屋主年齡是60~69歲,且以大安區房產為比例最高;再則,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發布全國與六都的平均屋齡均超過20年,即使桃園市是最為年輕的直轄市,但是,屋齡也高達23.91年,已經要要接近都更的基本門檻,北市則是最老,屋齡高達32.28年。綜上所述,思索目前都市人口結構呈現老人住在老屋的情況將日益嚴重,在在考驗都市更新時程的迫在眉睫,更延伸至長者生活照護不便的棘手問題。

首先,人口乃為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口數量及年齡結構的變化決定國家發展的競爭能力,正當我國人口日漸高齡化時,首當其衝影響所及,包括有教育少子化、勞動力衰退、產業發展受限、都市住宅更新、社會服務多元及其擴大醫療服務等各連瑣效應,就此而言,思忖:在如何看待目前人口高齡化衝擊的相關議題,更須多加關注高齡化人口對於社會結構的衝擊影養,社會也要重視如何維護高齡者的生活品質,否則,當人口老化的速度比預期還要快速,若未能及早規劃相關的配套措施,勢必是無法解決高齡者的生活適應困境。

另一方面,<都更修正條例>在立院躺超過3年遲遲未過,導致北市30年以上的老屋愈積愈多,根據內政部統計,台北市屋齡逾30年以上的老舊建物約有54萬戶,新北市則約有62萬戶,也就是說,大台北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舊建物共計約116萬戶等待都更,冀此,緊扣都更推動不易的因素,包括經濟誘因不足、產權整合不易、審議時間逾久,皆是造成都更牛步化的主因,此外,權宜之計,使用老舊住宅加裝電梯的方式,多少有會因為不同樓層的住戶意見相左、經費分擔、空間不足、違建屋、法令規範、審議程序冗長等,造成施窒礙難行。相形之下,目前台北市60歲以上的人口已然是超過四分之一的比例,而隨著年老體衰,行動不便,依其目前牛步化的都更方案,最後,就只能讓長者坐困高樓、動彈不得,其情境令人不忍!

冀此,有鑑於此目前老人與老屋的雙老趨勢,內政部已於去年(2016年)提出加速都更推動方案,據悉,內政部將建議不限4、5層樓老舊公寓,初步匡定將「30年以上老舊住宅」優先納入加速都更整合範疇,且研擬放寬法定公共設施不計入容積計算,藉此增加實質容積獎勵、租稅誘因及銀行參與等項目,以俾於提高參與都更的改造意願。

總之,關乎到雙老結構性問題乃是國人需要加以正視的客觀事實,就此而言,唯有及早規劃,才能減少對於社會經濟的衝擊,因此,必須妥當規畫設計適合高齡者居住的友善環境,並且具體考量其生理狀況及生活需求,並且藉由現代化的科技輔助,以關心高齡者的居家安全,如此一來,才能使得高齡者能長住在自身熟悉的環境,保有既有的親情天倫、人際關係與社會參與和健康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