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玲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研究所博士生)

一篇發表於在今年(2017年)6月的《人際關係期刊》指出,在其所分析調查結果發現到從上百個的國家所挑選27萬名15至99歲的受試者,發現到友情的影響力將會隨著年齡而上升,特別是50、60歲之際的影響力更是達到高峰,對此,如果家中長輩喜歡在好友群組裡互傳長輩圖或早晚道問安,此一行徑其實是有助於身心健康,連帶地,思索現代家庭親子間的互動模式及其長者的成功老化課題,在在考驗社會文化與科技變遷對於長者生活適應的可能轉變。

首先,當代的網際網路方式,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串聯,達到無遠弗屆的至高境界,昔日,魚雁往返且天涯若比鄰,今日則是有圖有真相,靠著每日圖貼以刷彼此的存在感,三不五時在fb打卡,報告日常的行程或是吃喝玩樂畫圖,藉由及時通訊以傳遞人生喜、怒、哀、樂的生命歷程,相對於每一個『贊』的背後所隱藏的乃是朋友的關心、人際關係經營和心靈的慰藉。准此,隨著社群媒體的廣泛應用,改變了職場、家庭以及日常生活的溝通聯繫方式,這對於人們的生活形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在臺灣Line的使用更是普遍的情況底下,圖貼互動儼然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迫使長者不得不學習如何使用Line與子女或朋友溝通,否則,將會逐漸被邊緣化而成為社交孤老。

資訊科技帶給現代人的便利性是不容否認的,而Line的使用亦有助於家庭情感的聯繫,透過Line的視訊、電話、圖貼等方式,讓長者不再需要因擔心高額電話費而長話短說,反而可以慢慢講乃甚至視訊看到親友而讓生活無距離且無縫接軌現場直播,只是,通訊軟體同樣也衍生不少問題,諸如駭客竊取個資的問題、生活形態的轉變,甚至網路詐騙層出不窮等及其所衍生的相關問題,著實是不容小覷的。

冀此依,在這裡的思忖所在乃是因應於目前人口老化的趨勢,長者的看顧議題不應只關注在身體照護或功能障礙的面向上,更應該在於如何使長者的身、心、靈得到妥適的滿足與充實,特別是在其晚年面對失親(父母、配偶或子女)之悲痛時,如有知己、朋友的陪伴與支持,身心復原的成效遠有可能超越家庭成員的陪伴,因此,如何成功老化乃成為目前須加以重視的議題,希望能夠超越生理年紀以及從基因、生物醫學、行為、社會因素等方面來促進人們在其老年生活適應的能力與功能,以讓老年人的生活可以透過自我心理調整和個人行為改變的適應過程,並經由學習、動機與運動等相關機制設計,進而達到成功老化的蛻變目標。

最後,人終有年老的之日,因此,正本清源之道乃是及早地規劃和經營老本、老身、老伴與老友,藉由現代的科技輔助,以銜接預防保健、活力老化、減緩失能、健康促進,特別是如何減輕與家庭間的衝突、紓解一成不變的生活苦悶、建構良好的人際關係等認知基模,如此一來,才能保有和樂、活力的生活步調,享受隨緣自在的當下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