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課綱爭議尚未平歇,教育部今年推動「學科標準分類調查」,發函給各大學中文系,擬將「中國文學系」改隸為「華語文細學類」,各大學中文系的擔憂「中文不再是國家語言」;因爭議太大,教育部緊急喊卡。

教育部統計處科長蘇婉芬表示,去年底曾邀請各學門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開會討論,當時有兩派說法,一派學者認為中國語文屬南島語言文化,屬於華語文的一種,認為應把中國語文學系納為華語文細學類,今年初發文各大學中文系做調查。

中文系教師圈得知後非常憂心,台灣中文學會在6月中舉辦「國語文與國家政策」座談會,認為此一議題牽涉到未來國語文政策制訂及發展,影響深遠,整合老師的想法,提供給教育部參考。

政治大學中文系主任涂艷秋表示,「華文」二字通常都是對外稱呼大中華地區使用的語言。不論是「中國文學系」或「國文系」,都是對自己國家語言的稱呼;如果歸類為「華文系」,言下之意是「中文不再是我們的國家語言,而是其他國家的語言嗎?」

「讓政治的歸政治,教育歸教育,文化的歸文化吧」,涂豔秋說,不要用一種意識形態強行切割教育或文化,這與1949的以刀劍武力強行分離兩岸有何不同?

東吳大學中文系主任鍾正道指出,將中國文學系歸屬於華語文細學類,意義不大,中文仍是全世界都在使用的語言,「好像把頭縮到棉被裡,竟以為世界是一片黑暗。」政府亟欲想把中國文學系的「中國」拿掉,令人費解,也是政治問題,「文學上不可能一夜之間把所有文化聯繫切斷」。

有大學教授指出,很多中文系老師擔心,若歸屬於華語文細學類後,未來教育部可能要求所有在華語文細學類的中文系,更名為華文系,因此才會反彈。

因爭議頗大,教育部修正定案版改為本國語分「台灣語文細學類」、「中國語文細學類」、「華語文細學類」;外國語分「華語文為第二語言細學類」。(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