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行銷(Social Marketing)
社會行銷一詞的概念發展,最早可追溯至1971年Philip Kolter & Gerald Zailman在市場行銷期刊所發表的文獻,對此,社會行銷指的是將市場行銷(commercial marketing)的原則與技巧應用在社會單位,藉以提昇社會目標、理念和改變行為模式,事實上,社會行銷的概念形成,乃是源於企業於對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的反省思考,同時也是行銷觀念擴大化運動底下的具體成果。
社會行銷其目的在於透過方案的設計、執行與控制,藉由產品的設計、定價、傳播、分配和市場研究,結合顧客導向以及對社會公益的關懷,促成社會的改變,以追求公共利益的實現,不管是企業自律行為的結果或是政府運用管制政策的約束,還是消費者所發起的草根性的自救抗爭,其結果都歸結於社會公益的展現。
隨著社會變遷的論述脈絡賦予社會行銷不同層次的論述意涵,第一層意義的社會行銷主要是從「行銷來看社會」(非營利事業),指的是公益團體採取類似市場運作與策略行銷的活動方案,藉以促使個人、機構、團體或整個國家改變其行為,並且朝向對目標市場或是整個社會最有利的方向發展,連帶地,非營利組織亦可透過不同的行銷策略,藉此與商業營利部門形成某種具有彼此互惠或相互扞格的牽動關係。
第二層意義則是「從社會來看行銷」(營利事業),意指著企業部門促銷其經濟性產品的同時,亦涉及到社會責任的行銷,因此,它除了試圖在業者利潤、消費者滿足以及人類福祉三者之間取得平衡外,也隱含著某種要求從自身做起、推動的社會利益。
延伸性思考:社會責任、營利事業、非營利組織
資料來源:王順民(2017)<人間社工浮世繪--兼論非營利組織的批判性思考
>。台北:洪業文化。
(本則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