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造就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發展,正當戰後全球經濟起飛時期,1960年代石化經濟產業便左右全球經濟的發展動態,然而,人類的生活環境卻也因為過度開發天然資源,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破壞的環保問題,進而形成二十一世紀新興的環保主義議題,對此,全球反焚化爐聯盟(The Global Anti-Incinerator Alliance,簡稱GAIA『蓋亞』)已於2015年將7月3日訂為「國際無塑膠袋日」,推動從己身做起以挑戰自己一個星期或是更長時間可以不拿塑膠袋、可以不拿免洗餐具、可以不買瓶裝水和自備便當盒及餐具,並且在購物時要求店家不要過度包裝,藉此達到少用進而不用塑膠袋的環保行動。
素有「石化王國」之稱的台灣,石化工業正是1970年代政府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舉凡從內需市場到加工外銷全世界的紡織、玩具等塑膠製品,「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遍及全球市場,曾經是台灣之光,也是我們的驕傲所在,然而,根據荒野保護協會2002年調查,全台一年約用掉180億個塑膠袋,平均每人年使用782個,等於每天使用2.7個;再則,根據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統計,2013年海洋廢棄物的前幾名分別為塑膠袋、免洗餐具、瓶蓋、吸管與飲料瓶等一次性使用的塑膠製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