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刺胳針」評比國內慢性病治療有待加強,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指出,目前健保年近六千億元的支出都用於治療疾病,國內用於預防保健的經費太少,只能靠公務預算,稅收卻又有限,過去曾計畫修法將預防保健納入健保給付,但並未成功。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認為,除了應擴大預防保健預算,也應該鼓勵器官捐贈與安寧緩和照護,更重要的是健保給付制度重新設計,應關注慢性病整合團隊照護,並加入「質」的指標。陳亮恭說,我國的醫療體系發展高度專科化,也造成病患服務片段化,欠缺跨越專業領域與服務機構間的整合服務,急需改進。

楊志良認為,台灣醫療品質不錯,但生活模式對健康有更大的影響,台灣醫療可近性高、費用便宜,但要改進國民健康,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這次評比名次在前面的多為西歐國家,他們平均餘命長、失能年限短,這些都是我們該努力的目標。楊志良也說,國內洗腎患者照顧品質不錯,但如果希望洗腎人口減少,需透過預防保健努力。

陳亮恭強調,刺胳針的研究可能給台灣醫界重重的一擊,但這個結果並非單一部門或專科表現不佳,而是從預防保健、疾病照護到末期照護都必須全面檢討,是系統性的問題。陳亮恭說,不可否認,台灣許多醫療成績在全球表現優異,例如器官移植、洗腎照顧,但這些技術若是沒有辦法讓患者成為健康的民眾,在評比上無法加分。

陳亮恭認為,「刺胳針」在世界衛生大會前夕公布調查結果別具意義,調查所使用的全新指標:「健康照顧可近性與品質(HAQ Index)指標」,可能逐漸成為聯合國與世衛組織評估國家表現的指標,後續值得觀察。(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