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屏東大學透過校內跨領域的教學團隊,預計從106學年度起將「屏東學概論」列為全院新生的必修科目,這除了可以作為屏大的教學亮點外,更是讓所謂的「屏東學」成為一門的顯學。

基本上,該項「屏東學概論」的教學策進作為,是一門2學分的必修課,規劃用18周的時間,講述包括社會發展、族群、文學、美術、音樂、文創、日治時期屏東文化以及屏東節慶英語在內的概論學習,藉此讓屏東己身子弟或是屏大莘莘學子,與所在的土地進行必要性鏈結,而此一貼近於生存空間的學習樣態,無疑地,更是一項植根、紮根與深根的真實生活課題,這已然是超乎單純的一門學科或是一種技能,而是扣緊從認知到態度與行為的串聯性學習,就此而言,相與關聯的議題發想,就有它進一步深究的必要,比如:列為必修但側重在通識性質的「屏東學概論」,雖然是需要進行跨領域教學團隊的統整,但是,要如何擺脫單一學門領域的本位主義,藉此讓章節單元之間的有效鑲箝,得以達到統合的學習效果?

連帶地,分屬於社會發展、族群、文學、美術、音樂、文創、日治時期屏東文化抑或是東節慶英語等等的章節內容編排,又有無周全與完整的通盤考量,特別是扣緊歷史、政治、經濟、社會、人文、在地化以及全球接軌而來的課綱規劃與章節設計,點明出來所謂的「屏東學概論」與「屏東學」的概念實作,就不能只是侷限在單一的大專校院,而是一項從跨領域到跨學院以迄於跨教育範疇的變革工程。准此,在這裡的針砭意義乃是要如何因勢利導於引領出來一種學習型縣市的改造氛圍,也就是說,透過「屏東學概論」的通識教育以及「屏東學」的典範建構,以讓在地生活、在地認識、在地行動與在地蛻變的集體行為,轉換成為一項軟性或是寂靜的公民改造運動,換言之,倘若「屏東學概論」或「屏東學」是必要且可行的,那麼,教與學之於師或生以及體制內生師和外部大眾而來的互為主體性意義,更是需要具體落實從開放式課程到開放式學程與開放式大學以及涵蓋課堂、社區、團體以迄於屏東一地的生活性實踐!

最後,從「屏東學概論」到「屏東學」的創意發想,何嘗不是直指各個大專校院要如何跨出校園藩籬的自我設限,藉以履行大學本身所應該要盡的社會責任,就此而言,從「屏東學」到「南部學」或「台灣學」以及從「屏東學概論」到「陽明草山學概論」或「在地發展概論」,點明出來的乃是一種從己身生活所在出發的必要性,這是因為:從『相同的過去』以追索於『共同的未來』的關懷旨趣,『在地關懷』的行動計劃,是需要被嚴肅看待與具體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