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又有一項前瞻性的翻轉教育措施被發想提出,對此,為了因應高等教育的招生困境,高教也須培養新興產業的專業人才,因此,教育部研擬推動大學夜間部轉型為免筆試的入學、終身隨進隨出的無修業年限以及可以在不同學校學習並且獲得學位文憑的「開放式大學」,顯然,在一遍遍突顯翻轉的創新思維裡,該項教育範疇的策進作為,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基本上,倘若是針對高教招生困境而來的解決對策,那麼,何以只是限縮在大學的夜間部,而不是逕自擴充到大專校院體制內的各項學習管道,畢竟,當前在職進修的專班學習模式,不論是以系所方式或是學位學程,早已因應快速社會變遷的學習需求,藉此有其校方供給面的各種應變作法,就此而言,對於所謂「開放式大學」的考察針貶,就不在於只是單純侷限在工具層次的技術變革,而是一項顛覆與翻轉的開放思維和創新認知,究竟有無得以藉此破除長久以來招生困境背後的結構性限制,以此觀之,祭之免筆試、無修業年限以及獲得學位文憑的誘因條件,對賭於脆弱的人性想像,充其量只是在於入學人數增加的短期效益,而非是嫁接在「學習」的真義底下,以讓學習能夠發微與發酵出來所應該要有的擴散效果?

事實上,該項開設符合產業需求的課程,不僅免筆試入學,還可累積學分拿學位,並且一般和技職大學都可適用的「開放式大學」,只是,拉高與擴大視野的關照層次,那麼,要如何從開放式大學到開放式課程、從體制內以延伸到體制外、從日間部以擴及到夜間部以迄於從大學部以進一步放寬到研究院,以此觀之,現行空中大學、社區大學、在職專班乃甚至於正規學制等等的受教與學習型態,究竟潛藏那些的制度失靈情形?至於,分流與雙軌之綜合和技職的學習模式,又是否因為諸多的教改措施及其尾大不掉的文憑主義,反而讓學歷與實力不斷地相與脫鉤,更遑論於所謂『教-訓-考-用-推』的嚴重斷裂,畢竟,眼前所充斥的盡是流浪博士、高學歷低社經以及新生世代看不到願景藍圖的人身喟然?

准此,扣緊終身學習的關懷旨趣,那麼,對於該項「開放大學」的發想思辨,就有它回到『開放-大學-開放大學』的多重論述空間,這是因為:從學習型個人到學習型家庭與學習型社群和學習型社會,關鍵點還是在於「學習」的真義為何?畢竟,所謂的學習,不單單只是限縮在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或是學位文憑,而是有其藉由『學習之於習慣』、『習慣之於慣性』、『慣性之於性格』以及『性格用以改變命運』之內蘊轉化與外在改造的論述真義,就此而言,透過「學習」所帶來的增長功能,已經不僅止於知識經濟的現實效益,而是有其心靈結構因而不斷被充實豐富的認知教育和觀念充權;連帶地,『開放』理當是要優先於『大學』,特別是所要被突顯的『開放式心靈』,至於,是否非得再一次疊床架屋於所謂的『開放大學』,這已然是圖窮匕現的窘態畢露!

總之,當前的教育措施,不在於移植與翻新,而是能否勇於面對諸多教育現況的『黑天鵝』、『後真相』抑或是危機四起的『灰犀牛』,或許,不願意以及加以設限的『潘朵拉』,這才是教育端所要相迎的翻轉與前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