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106年度第一次專技社會工作師業已放榜,擺盪在幾家歡樂與幾家愁之間的還是對於人群服務建制化的相關提問。

首先,僅就近三年來專技社工師的報考暨及格率等等的相關資料來看,那麼,104年第二次專技社工師的應考人數為4,808人、到考人數為3,666人、錄取人數為759人、錄取率為20.7%;105年第一次專技社工師的應考人數為4,209人、到考人數為3,057人、錄取人數為330人、錄取率為10.8%;105年第二次專技社工師的應考人數為4,959人、到考人數為3,756人、錄取人數為617人、錄取率為16.4%;以及106年第一次專技社工師的應考人數為2,398人、到考人數為1,840人、錄取人數為143人、錄取率為7.7%,對此,扣緊應考人數、到考人數、錄取人數以及錄取率之極端值的全距(Range)差異情形,那麼,超過一倍的應考和到考人數以及近2.7倍的錄取率落差,究竟是那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以至於無法讓社工師的專技考試有其應該要有的周全性?就此而言,從考題本身的效度或鑑別度到試卷本身之測驗題與申論題的題型設計;測驗題的背誦、歸納、綜合與分析;申論題所接軌的學理學派或時事實務以及參考答案的精準性;以及應考資格的條件規範,究竟係為科班學歷或學分班結業的消極條件還是實務工作相關年限的必要規範,在在都有它通盤檢討的必要。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指陳出來的乃是低的應考門檻與低的錄取比率之『雙低』現象,終究還是要去應答:社工師證照作為人群服務團隊的一員,那麼,關乎到專業自我與與社會認可及其服務效能,要如何展現應該要有的社群典範表率,而是只是侷限在諸如應考、到考或是錄取率等等的工具範疇?

再則,人群服務工作的建制化也不應該只是直接等同於證照化,而是有它用以回歸到『教-訓-考-用-推』的基本命題思索,就此而言,從學校端的科班教育與學士後的推廣教育、從非營利組織端的實習與見習、從政府端的證照應試、從公私協力端的人流運用及其扣緊人群服務整體圖像的育成研發,點明出來近20年下來的社工師證照考試,顯然還是侷限於個體層次的金榜題名或名落孫山,以至於忽略了社工師考照背後所需要被嚴肅正視的建制化變革工程,就此而言,人群服務的教育工作,除卻深邃基礎知識的背景環境外,社會服務學門的教師,就其個人的知能背景、專業成長、教學理念、授課方法、課程合宜化、教材系統化、教學成效與教學反省;就其所攸關到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評量與教學評鑑;以及就其個人專業成就所關聯的創新突破、研究成果、技術移轉抑或是產官學研合作等,有無創造性轉化的可能?換言之,慣常於雲端思考模式的學院派命題方式,又要如何對應於考試一途所可能加諸在考生的心靈結構戕害,這一點就不單單只是落榜失意的怯志與否,而是要如何展現對於人間社工所應該要有的認同與培力?

總之,激情過後的愛憎情結,要不是舒鬆一口的大氣,終於可以不甩這個煩人的證照考試;便是收拾低落的心情,以告訴自己會有天公地道的一天,只是,有無社工師的加冕或護持,人群服務的工作還是掉落於多廣、多深、多長、多久、溫度、厚度以其強度的迴圈裡,而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