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玲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研究所博士生)

 

根據2017.04.04媒體報導,有網友在《批踢踢實業坊》發文,表示自己感覺超商店員很辛苦,薪水卻太低了,而談話沒內容的通告藝人卻能領很多錢,好奇有什麼職業是工作與薪水不相符的?結果許多網友都認為社工真的工作繁重,但是收入卻太低了。最多網友認為社工的工、薪不相符,這是因為社工不但是工作繁雜而且沒有什麼社會地位,沒有大愛是幹不下去的;另外,護理師、設計業及幼教老師也被網友普遍認為薪資太低。對此,本事件宜思考的是社工本身工作屬性與個案信賴關係及其政府社會福利政策對於社工員自我的職業發展、身心調適和生涯規劃的相關性影響。

首先,關於社會工作(social work)的概念內涵,包括有社會工作、社會福利、社會服務、社會福利服務、公共福利、公共救助、社會安全等多面向的工作範籌,它是一種助人的專業(a helping profession)、活動(a helping activity)、程序(a helping process)以及服務的提供(provider of service),兼具有協助受輔助的個案能認清(define)、尋找(find)、改善(manipulate)、改變(change)與發展(develop)等功能,對此,社工所服務的對象通常是社會弱勢者,像是兒童、少年、婦女、老人、弱勢、身心障礙、特殊疾病等,因此,需具有高度的愛心、耐心及同理心,用以協助案主解決其本身貧窮、失業、疾病、婚姻、酗酒、犯罪等問題,而這容易讓社工長期處於身心俱疲的狀態之中,就此而言,相對於社工本身的職業發展問題及身心調適感受等問題的忽視,反而是理所當然要求社工員24小時on call,逼使其不得不因生涯規劃而離開社工領域,這問題值得深究社工的角色與定位以及現行公私協力制度對於社工薪資結構的構造影響。

再則,剖析社工界的薪資結構,現行的「工時長、案件多、薪水低、社工壓力大」乃是一項普遍存在的現象事實,因為,社會福利是一種非營利的機構,難以創造利潤,所以,無法提高員工福利及分配盈餘,特別是當人人羨慕科技業或服務業每年分紅1、2百萬之際,反觀社工的薪水,平均大概約2萬8到3萬2元之間。綜觀,一線社工的工作性質,須隨時在第一線待命、處於高工時、低薪資的工作環境,還要背負社會的心理壓力,造成流動率相當高;再加上目前一例一休的勞動政策,迫於社工必須在不影響個案情況底下,壓縮工作時間或是變相將個案報告帶回家繕打,而諸此種種因素是有可能會影響到社工繼續付出的工作意願;連帶地,因社工頻繁的異動而影響到個案權益,對此,相關的權責單位實需有更積極的作為,否則,未來社工人力缺乏的困境,只會更加持續惡化。

綜此,面對當前台灣老人長照、兒少保議題、矯正問題等社會問題的日益複雜化,如俟發生社會案件時,再去檢討和歸責社工體制的運作失靈情形,這往往都是無濟於事,因此,要如何改善社工的工作場域及薪資結構的可能性,並協助其身心需求,於此同時,也應該全面檢視社工的在案量合理性、社工領域的整個薪資狀況以及專業成長的培力機制等問題,這方面自當胥賴更多完備的政策規劃,藉此維護社工應該要有的工作權益與生活品質,換言之,如何讓社工能夠安於本業和樂在工作的基本提問,這會是一項基進社會工作的變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