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網友在爆料公社貼上一名媽媽騎車載小孩的影片,引起網友的熱議,只是,激情過後的對應性,亦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話說:在冷颼颼的天氣裡,網友拍到一名媽媽騎著機車,自己穿著羽絨厚外套,但卻是讓女兒批上單薄的「吊嘎」,而引發一連串的滾動效應,這其中包括有來自於民間、民粹與民意的正反兩造議論,特別是疑似兒童虐待與尊重孩子選擇的不同見解、因為民眾舉報而必須要完備的正當標準作業流程以及整起事件所可能隱藏的觀念充權和機會教育等等的延伸性討論,畢竟,兒少保護作為一項被標舉的文明化指標,那麼,任何的風吹草動舉措,自然是會招致動見觀瞻的放大檢視,更遑論於幼齡孩童冷天穿著單薄所可能背離的一般性認知,就此而言,正向思考的乃是:台灣一地兒童少年的人身權益,已經是被提升到公共領域的集體性監督層次上,但是,推動兒少權益保障工作的關係人等,又如何從單一個案的處遇過程,以增益更多的專業自我及其相與因應的社會認可?

事實上,天候因素所對應的衣著打扮,自當是有其回歸到對於兒童特定行為之禁止的依法糾舉,但是,依法論處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亦有其必要進一步地將孩童的身心狀況、父母的教養觀念及其親職互動等等的家庭生活氛圍,以納為整體評估的檢視因素,因此,家防中心主責社工的訪視和研擬相關的處遇計畫,實則是有其落實設置停損點的必要性,特別是包括緊急安置、親職教育輔導、家庭處遇服務等等的後續保護措施,就此而言,一線社工所應該要有的策進作為,這除了是對於該起問題疑團的釐清外,亦有其針對當事者和網友鄉民進行相關的認知基模教育,比如說:訪視過程當中,如何以適當的話術來傳達對於代間互動的相對同理心,藉以避免未審先判的直覺投射和父母的情緒反彈;連帶地,諸如父母效能訓練抑或是行為改變技巧等等的親職觀念,這也是用以推動家庭穩健運作的規劃重點;除此之外,在方便接送的交通載具上,又要如何確保孩童人身安全而來的相關規範與管理,這反倒是成為該起事件的關注所在?

總之,這一起再單純不過的日常生活事件,其所引發的除卻是尊重孩童的個別家庭教育外,相關配套的應變知能以及從食、衣、住、行之「需求」(need)不滿足到生、病、傷與殘之「風險」(risk)未能妥適規避等等的諸多大小事件,著實說明了:各項不安全的人為或自然環境因子,早已遍佈在你、我的生活世界當中,只是,從掉以輕心的『小錯』到難以彌補的『大錯』,這當中的演變歷程或是加惡效應,這也是用以檢視孩童平安且順利長大成年的關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