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因應於這些日子以來關於宣示一中政策而來的承諾書事件,對此,教育部長指出2010年之際,就有學校呼應對岸的要求而提供所謂的承諾書,只不過,各個學校所簽署文件的態樣各有殊異,因此,教育部打算邀集相關部會共同研議來加以釐清。

基本上,該項的一中政策承諾書之所以出現如此的餘波盪漾,自當是有其回應於特定時空脈絡環境而來的意圖性考量,就此而言,姑且先行不去論斷背後的陰謀或動機,但是,從2010年起迄至今就有的該項文件簽署舉措,亦何嘗不是直指某種謀定而後動的政治性正確,這當中是否有政黨對立、派系糾葛、焦點轉移抑或問政表現等等的歸因事由,只是,由教育端的承諾書到政治端表態的另類承諾,這多少說明了新政府依舊無法擺脫「一中」之於緊箍圈與金箍棒的愛憎兩難情結,如此一來,動靜之間少了戰略性的格局視野,僅剩的只是戰術權變的政治性取巧。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斷然不在於簽署文件本身的公版定調,而是要如何從各個大學所施以客顧導向的高等教育市場運作當中,以找出停損設置及其獲利追求的可能機制設計所在?

連帶地,之於當家亂事而來的當家難為,各個大學的權宜作為,除了遊走於模糊地帶外,這何嘗不是在現有頗為困頓的政治環境氛圍底下,另闢一條可能或可行的現實出路,畢竟,有些的議題現象,只能做或是單純的臆想而不能確切表白,即使是必須要有的立場表達,多少也要預留彈性的伸縮空間,藉此爭取到較多的運作籌碼,就此而言,上述一中政策承諾書風波的檯面化、公版化抑或是對決化,又何嘗不是將緊繃的對峙關係,進一步地提升成為一種零合的敵我態勢,如此一來,排山倒海而來的衝擊影響,就會從陸客、陸生到各項的文攻武嚇動作。冀此,從棘手執政的『內需』轉為一中的『外銷』,究竟還有多少籌碼可以應對於包括經濟鎖國、教育鎖國、文化鎖國或是更多的自我封閉舉措?職是之故,擺盪於兩岸之間的拉扯,這已然不是單純的「一中各表」,而是「一直以來」、「一時之間」、與「一體共生」或是「一觸即發」之詭譎多變的演變歷程,這其中的承諾書簽署,當只是一項假議題或是代罪羔羊的策略性操作!

總之,相迎於少子女化而來的高教生存危機,這使得陸生作為重要的客層或客源,已然是一項不爭的客觀事實,就此而言,倘若一中承諾書的簽署實屬於必要之惡抑或是喪權辱國,那麼,問題的解套與配套,就不僅止於承諾書本身的相關規範,而是教育不能自外於政治,政治更要以引領良性社會變遷的前提底下,藉此勇於面對台灣生存利基的脆弱與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