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理論(Human Capital Theory)
人力資本理論起源於18世紀中葉歐洲工業革命後,致使生產力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這其中包括有機械生產代替手工生產、科學技術與生產互動作用日益加強以及專業技術培訓代替師徒制傳教,對此,人力資本理論學者將資本劃分為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物質資本指的是現有物質產品上的資本,包括有廠房、設備、土地和其他有價證券等,而人力資本則是體現在人身上的資本,亦即,對生產者進行普通教育、職業培訓等支出,以及其在接受教育的機會成本等等價值以連結到生產者身上,並且蘊含於勞動者自身的各種生產知識、勞動與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質的存量總和。
最早的人力資本思想則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思想家Plato(柏拉圖)在他著名的<理想國>(The Republics)中論述了教育和訓練的經濟價值,不過,第一個將人力視為資本的是經濟學鼻祖Adam Smith(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中首次提出:人的才能與其他任何種類的資本,同樣都是重要的生產手段的觀點,並且分析了人的經驗、知識和能力作為財富和生產財富的重要作用,據此進一步指出“學習一種才能,須受教育,須進學校……學習的時候,固然要花費一筆費用,但是,這種費用,可以得以償還,賺取利潤”,以此肯定勞動創造價值以及勞動在各種資源中特殊地位的基礎,因此,經濟增長主要是表現在社會財富或國民財富的增長上,而財富增長的來源則是取決於兩個條件:一是專業分工促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因為,分工越是詳細,人們的勞動效率也就越高;二是勞動者數量的增加和質量的提高。
冀此,人力資本理論的內容主要包括:(一)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主要的資源,人力資本理論乃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二)在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作用大於物質資本的作用;(三)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質量,而教育更是提高人力資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以及(四)教育投資應以市場供求關係為其依據,並以人力價格的浮動作其衡量符號。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性概念:人力資源、人口數量、人口素質
(本則小百科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