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皇帝大,但對家庭照顧者來說,三餐定時吃飽不容易。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日前網路調查「家庭照顧者飲食狀況」,發現超過三成照顧者三餐不正常,常因照顧家人而中斷烹煮或吃飯時間,有時三餐併二餐、二餐併一餐,長期營養不均,盼政府能提供「雙人送餐服務」,減輕照顧者備餐壓力。

網路調查統計,逾五成照顧家庭是「自家烹煮」,平均花費1小時,最大困擾是「準備時間匆忙」、「覺得營養不夠」、「因照顧而時間中斷烹煮」。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表示,過去長照十年的服務項目,就有提供送餐服務,但多數只針對獨居老人及被照顧者。在此次網路調查問卷中,有八成照顧者回覆,希望送餐服務能擴大成「雙人送餐服務」,讓照顧者也能吃得飽、營養好,才有體力繼續照顧工作。

住台北市的58歲阿龍,照顧失智老母親20年,每天幫媽媽備餐,媽媽吃剩的食物就是他的餐點,但媽媽睡覺及用飯時間都不固定,他只好餓了再備餐,一天吃一餐是常態。當媽媽把排泄物弄得滿地都是,光是清掃就耗費所有力氣,整天就沒胃口吃飯。

另名住高雄市的59歲林大哥,照顧失智老母親7年。他坦言,照顧都來不及,怎麼會想到好好吃飯,有時餓了只買泡麵充飢,雖然偶爾會帶媽媽上菜市場買菜,卻因烹煮時間不多,青菜常擺在冰箱裡擺到爛掉。因沒好好照顧自己,不敢到醫院接受健康檢查,「若出了狀況,我的壓力只會更大。」

陳景寧指出,新版長照2.0服務對象,首度納入照顧者,但多以提供支持性服務及喘息服務為主,政府在送餐這一塊,沒有做考量。雖社區有提供共餐,也讓照顧者能搭伙,但照顧重度失能者的家庭,很難把家人帶出門吃飯,建議到府的「雙人送餐服務」能列為長照服務項目之一。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陳素春表示,送餐服務多是送給長輩吃,考量長輩牙口不好,可能沒牙齒,食物都煮得軟爛易吞,照顧者不一定能接受。照顧者若想搭伙,也得視提供單位是否有能力多做幾個便當,不過都需額外自費。(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