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農民曆的九月九日乃為重陽佳節,雖然不變的還是盛大慶典的通過性儀式,但是,從一字之差到一線之隔,背後所糾結的乃是深邃複雜的結構性意涵,而值得加以進一步深究之。

誠然,這些年來除了九九重陽的表揚大會外,民間團體亦透過諸如不老騎士等等的圓夢計畫,藉此表述出來高齡長者作為某種社會性存有的客觀事實及其所應該要兼具的策進作為,如此一來,所謂的『不老節』業已蛻變成為一項地方區域的活動特色,而相互競合的各種競賽方案,更讓即將步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的台灣一地,彷彿窺見到「高齡」與「老寶」的存在價值,只不過,活動結束的激情過後,攸關到長者的老人權益,這不單單只是政府的某些法定福利抑或是民間公益團體的服務作為,而是要如何審視背後所內化的認知基模及其相與關聯的外顯行為,這是因為:首先,嫁接在『老』的觀察界面,那麼,從生理老化到心理老化、社會老化抑或是文化老化,點明出來所謂的「老化」就不僅止於健康疾病或個別際遇,而是一種左右長者本人和一般外人的社會力(social force),要如何與時俱變且因勢利導於從消極撤退到積極參與的認知教育和行動展現?連帶地,從老化到退化而來的惡化,所謂健康餘命的「生命」又要如豐富於單純平均餘命的「壽命」,藉此相迎於樂齡樂活的人生轉頻?

對此,從稚齡的『近老』(60-64歲)、年輕的『少老』(65-74歲)到中年的『中老』(75-84歲)、年老的『老老』(85-94歲)以及年邁的『超老』(95歲以上)等等的分齡分類和分階分段,自當是需要有包括經濟安全、健康維護、社會融合、友善環境、疾病醫護、安養宜居、自我概念、全人關懷、信託服務等等的配套措施,以此觀之,當前的重陽節或不老節,顯然還是比較側重在活動本身的辦理或簡短服務,而讓所謂的尊老、敬老、恤老、憐老、愛老、助老、親老或優老,多少是停留在道德指稱的規範層次上,如此一來,所謂『不老節』一詞的背後,實乃潛藏的是諸如『不老-潔』、『不老-劫』、『不老-竭』抑或是『不老-結』等等生理照護、心理健康、親職教育、社會支持或所得維持的機制設計,是否相應於快速社會變遷所施加於家庭之羸弱、脆弱與怯弱,而必須要賦與國家機器更大的公共照顧責任?

總之,關涉到『不-老-不老-不老節』就不單單只是某種文字排列的不同組合,畢竟,『不-老-不老』是一種不可逆的客觀情勢,但是,轉換或轉頻而來的將會是一種達觀的心境意念,至少,留一個願望讓自己去想像和實踐,只不過,更多需求滿足或風險規避的各項老化情事,這也突顯出來窺見國家機器在這方面積極性作為的迫切與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