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回應於快速社會變遷及其所衍生出來諸多的個人問題、集體難題以及整體議題,這使得關乎到一個『失』字的論述考察,就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是『失能』的論述考察,這方面所指涉的是包括65歲以上老人、55歲以上山地原住民、50歲以上身心障礙者以及僅IADLs失能且獨居之老人等等長期照顧十年計畫的標定人口族群,只不過,隨著長照2.0的布置設計,這也進一步地將諸如50歲以上失智症患者、50-64歲失能的平地原住民、49歲以下失能的身心障礙者以及65歲以上僅IADLs失能之衰弱老人,納入為預期之中的服務對象,如此一來,從『失能』到『失智』的對象之間以及從原有的8種擴及到17種的服務項目,在在突顯出來從生理範疇以延伸到生活與社會;從居家到社會、機構;從保護到替代、補充和支持;以及從使用服務者的本人到提供服務的家人,藉此共築一幅鎖定以老殘當事人為主的照顧藍圖,如此一來,關聯到老殘照顧事務的利害相關人士(stakeholders),便成為目標管理的策進作為所在,亦即,所謂狹義的思覺失調以及廣義之心理衛生等等所謂的『失瘋』現象,便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畢竟,身心失調所導致的生理健康議題,已然是成為一項文明病的重要指標。

冀此,來自於何時才得以卸下重責的『長期』、林林總總項目的『照顧』以及面臨孤立無援的『長期照顧』(long-term care),那麼,針對這一群主照者及其所形塑的「流沙中年」,眼中所窺見到的將會是體力、精力與心力一點一滴的流失,只不過,翻轉過來的沙漏可以再一次地滲出重演,但是,針對親人的長期照顧和心血付出,卻也在負荷性壓力、孤獨性存在以及社會性排除下,多了一份包括經濟安全、身心調適、社會參與等等的人生吁噓。准此,在這裡的思忖真義乃是彰顯主流社會之外的小眾人口以及憂鬱躁進的潛藏族群,是要針對「畢業照顧者」或「社會邊緣人」以設計應有的介入、協助和預防等防衛機制;連帶地,要如何避免或降低這一類的『失調』情形,那麼,關乎到求助一事的認知教育、態度調整或是行為引導,均有它整體觀照變革的必要。

最後,所謂的『失婚』、『失依』或者『失業』與『失志』,相當程度上也是對於當前的家庭是否穩健運作的一項觀測指標,對此,無論是從貧窮女性化到貧窮男性化以迄於單親家庭貧窮化,抑或是因為暫時或者長期離開職場而來的就業障礙、就業穩定、工作貧窮與年金貧窮,那麼,在這裡的必要性提醒乃是要去正視到「家庭」本身已然是逐漸失去自我保護的能力,如此一來,缺少更多的能量資源,以迎接諸如離異、離職或離去等等的生命事件。總之,扣緊殊異的生命事件,那麼,走一條不同人生道路的生命流轉、生命歷程與生命故事,點明了上述諸多『失』字的背後,糾結的乃是更為深邃之「家庭學」的典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