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前,林玉瑩在父母相繼病倒後,毅然放棄每月六萬元收入的看護工作,返回部落照顧父母。五十八歲的她和高齡九十二歲與八十八歲的父母,如今靠著每月一萬七千元的農保及老人年金過日子。她不敢想像,未來如果自己病倒了,誰來照顧她呢?

五十五歲的魏秋明,四年多前因公司縮編而遭裁員,全家的生計頓失依靠。但是,他沒有放棄,他接受職訓,努力學習新技能,終於重回職場。

其實,他們都是台灣社會的縮影。現在四十五歲的中年人,廿年前剛踏入職場時,台灣就業市場已經開始惡化,薪水成長趨緩、停滯。長期在這樣的產業結構下,越來越多中年人在「貧窮線」的上下掙扎,生活陷入貧窮邊際的流沙漩渦中載浮載沉。

也有一些中年人原本是上班族,但為了照顧年老的雙親或是身心障礙的孩子而辭去工作,失去固定的薪水收入加上龐大的照護與醫療費用,讓他們跌入貧窮。在台灣高齡人口越來越多、失能人口逐漸增加趨勢下,「照顧貧窮化」風險正在蔓延。

如果中年過不好,未來老年生活更值得堪慮,陷入「流沙中年」後,下半輩子要從貧困脫身更不容易。

聯合報採訪團隊實地訪問貧困中年家庭,製作「流沙中年」多媒體專題,藉由他們真實生活的故事,呈現「流沙中年」的生活面貌、形成的結構因素,進而試著提出解方,提供政府及早建構安全防護網。

即日起,聯合報一連兩天刊登這個專題,並透過「聯合新聞網」、「聯合報focus」,以數位匯流的全媒體呈現,並將在十月廿九日下午二點舉辦專題講座,期盼幫助中年人從貧窮的流沙中脫困。(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