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云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

報載根據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的研究顯示:樂高集團(LEGO)為了在日益數位化的時代裏,能夠吸引到孩童的目光注意,這30年下來樂高的產品已然是越來越暴力,而不像過去一樣地天真爛漫。

基本上,遊戲當可被視為兒童時期主要的學習媒介,並且也占兒童大部分的時間,兒童亦可透過虛擬的角色扮演或實際的操作玩具,以學習到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藉此逐漸建構出社會規範與行為準則,這也是為什麼當樂高積木開始出現暴力傾向時,父母會擔心孩子的模仿與學習,只不過,作為一項兒童玩具的樂高積木,所大幅增加的武器或戰爭等暴力場面,背後所隱藏的諸多意含,還是有它進一步論述的必要。

樂高積木源自於丹麥木匠Ole Kirk Christiansen所製作的木製玩具,歷經幾次的轉型,經營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例如和拍攝電影、製作遊戲或與當紅電影進行策略性合作,藉此發展主題系列的延伸性產品,因此,這一次被報導出具暴力傾向的產品,大多還是跟電影主題關聯在一起,就此而言,值得省思的是:兒童是否適合觀看《星際大戰Star Wars》?星際大戰的七部曲《Star Wars:原力覺醒》在台灣被分為普遍級,但是,在北美地區卻是被分為PG-13,意即,此部影片在北美是不適合13歲以下的孩子觀看,但是,在台灣則是適合全家觀看,無疑地,扣緊全球化的發展趨向,還是無法正視到個別地區的法規限制及其所可能產生的人身戕害?

事實上,單盒定價可達400-500元美金的樂高積木,又豈是兒童能夠負擔的?連帶地,在現實生活中不適合兒童參與的遊戲活動又豈僅是堆疊的樂高積木?文創工作的產製與流行,已然是現實世界的縮影,像是以攻擊為樂的躲避球、暴力嗜血的卡通或是以暴制暴的電玩媒體,早已無所不在吞噬於妳、我的生活世界,並且蛻變成為某種社會性虐待的身心處境,就此而言,在兒童尚無獨立思辯能力之際,除了透過國家機器的規範保護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外,父母家庭亦應為孩子進行必要的把關!

誠然,樂高之所以歷久不衰,在於它不僅是兒童的玩具,這是因為打從1958年訂定了樂高元件的基本規則之後,樂高的顆粒尺寸、規格幾乎沒有改變過,也就是說,父母可以把自己童年時期玩的樂高,拿出來跟孩子的新樂高拼在一起,樂高積木顯然直接跨越了時間的長河,並且創造出兩代抑或是跨代多人之間的共同回憶,乃甚至於這些人長大之後繼續玩樂高積木,就如同舌頭的味蕾般地存著過往的集體記憶,藉以讓那些遙遠的童年歡顏景象,一幕幕地展現在眼前之際。准此,在這些人的眼裡,其所堆砌出來的就不只是玩具,而是在於追索那些曾經美好的過往時光。換言之,玩具、卡通、電玩各類玩物不應是取代父母的替代品,而是轉化成為親子互動的良性觸媒,藉此讓兒童學習如何明辨是非、了解如何化解衝突以及解讀所隱含的價值觀,從而更進一步地串聯起相濡以沫的認同情愫,冀此,標舉天真樂高「暴力化」,是有某種言語霸凌片面標籤之嫌!

總之,樂高積木不能淪為某種道德認可的原罪,對此,比較悲情的反而是:除了樂高積木,當前的親代之間究竟還有那些共創或共享的共同回憶?

參考資料:<玩具盒裡的創新:樂高以積木、人偶瘋迷10億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