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衛福部健保署最新的統計指出:自從2004開始發行健保IC卡至今,全台一地共有超過5.1萬人有繳健保費,但卻沒有健保就醫紀錄,這使得相與衍生出來的議題思考,是有它進一步的論述空間。

基本上,關乎到該項有繳健保費但卻是沒有使用到健保資源的圖像輪廓,還是有其加以深究的必要,這其中包括有從單一變項的綜融討論,比如在年齡層方面還是以65歲以下占約八成多的比重;性別方面則是男性比女性多出2.5倍;縣市別來看,前3名分別為新北市、台北市、高雄市,亦即,係以都會型的人文區位為其大宗;連帶而來的是相關變項的交叉分析,藉以進一步探討該種圖像輪廓背後所實有的結構意含及其應該要有的策進作為,就此而言,依其不看病的可能歸因來說,那麼,長期待在國外的所謂「戶籍人口」以及無法外出就醫的「弱勢人口」,自當是要有分類與分級的對應措施,畢竟,前者比較是屬於以備不時之需的意願或能力問題,至於,關涉到極端弱勢而無法就醫者,理應是就看病就醫的服務輸送體系,以思索可行的解決對策,也就是說,該項來自於個人、家戶抑或是外在環境的結構性限制,還是有它回歸到維護醫療人權的基本提問。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主要是要扣緊全民健保作為社會保險制度的一環,藉此讓「弱勢人口」的生理基本需求以及「戶籍人口」日後可能出現之疾病事件的風險規避,均能夠透過全民健保的機制設計,從而降低健康不安全或是經濟不安全等等的風險控管。

事實上,無論是就其性別與不看病、年齡別與不看病或是區位別與不看病等等的關聯性分析,點指陳出來所謂看不看病這一件事,已經不再是個體層次的主觀認知,而是有其客觀條件的建置作為,就此而言,從來未以健保卡就醫的男性約有3萬6577人、女性1萬4729人,男女兩性存在2.5倍的差距比,一方面是有它因為生理因素而導致看病就醫出現較為頻繁的現象,但是,女性餘命高齡化的客觀事實,多少也指涉出來藉由看病以設置停損點,進而讓從消極的疾病治療提升到積極的健康維護以及從平均餘命的『壽命』進化到健康餘命的『生命』。准此,在這裡的針砭議論就不單單只是特定構面或某一變項的考察解讀,而是有待涵蓋公共衛生或流行病學等等大數據的資料勘查,藉以爬梳不看病並不直接等同於身強體壯的沒生病;以及從不看病到懶得看病、少看病、密集看病抑或是重度看病之於就醫就診或生理退化歷程的連續性光譜檢視?

總之,官方資料理當扮演進一步觀念充權與機會教育的多重作用,以此觀之,要如何用庶民語言以引領社會的良性變遷,那麼,硬梆梆的資料多少還是需要有人的味道的深度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