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國道五號的雪山隧道長年來的擁堵情形及其相關的可能解套,一直都是一項尾大不掉的棘手難題,乃甚至於引爆出來政府與民眾以及中央與地方和區域之間的多方拉扯。

基本上,如何順勢利導和借力使力於該項的公共議題,使其產生理想言談論辯的對話情境(ideal speech situation),此一上策的戰略性思考,這將會是看待雪隧擁堵的基本態度,只可惜,限縮於本位主義、民粹主義以及地緣主義,多少讓雪隧的堵車議題,已然蛻變成為結構性限制的困境難題,取而代之的反而是流於不斷的民怨反彈,以等待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出現,因此,從取消夜間優惠、推動大客車的高承載、離尖峰的不同費率到邇今課徵所謂的「入城稅」或「環保稅」,諸多形而下的技術性操作,終究會因為缺乏一窺全貌的綜融性思考,而讓問題的惡化程度無以復加到難以收拾的地步,對此,回應於公民参與的基本提問,那麼,相關的發想思考,還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這是因為:

首先是關乎到『人流』的考察界面,對此,雪山隧道的開挖通車,終究還是要回歸到人的主體性意義上,以嚴肅思索「開發」與國土整體規劃的真義為何?換言之,在這裡的論述意義不就在對於人潮或車流的管控機制,而是作為後山的宜蘭一地或東台灣,如何獲致比例原則的社會性補償?至於,一般外人假日前往蘭陽朝聖一事的真正意涵又為何?倘若這是一項民眾自覺需求的自主選擇,那麼,所可能衍生成本之外部化與社會化的同時,是否也直指車主、遊客及其所關涉到利益或利害相關人士(stakeholders)的責任關係?就此而言,行進中的雪隧是否通暢無阻,這何嘗不是指涉出來國人在假日休憩的規劃一事上,欠缺了所應該要有的自省檢討和對應策略,以至於讓從眾行為的車輛行駛,惡化成為集體堵車、積怨以對的共難結局。冀此,觀念充權的社會性教育,誠屬迫切、必要,藉此讓有計畫以及有質感的休閒,得以取代單純不必工作但往往卻是多些疲憊的假期休息嬉戲!

其次則是關乎到『車流』的考察界面,在這裡的解套及其相關聯的配套措施,理當是要回到可行性之於不可行性和可為之於不可為的基本提問,就此而言,對於車輛、車流、車種、車牌、車速以及車道等等的權變措施,所謂公權力的執行決心,將會是重要的關鍵因素,也就是說,在這裡的癥結點所直指的乃是相關的因應對策,就不應該是一種零和關係(zero-sum game)的相互對峙,而是在社會相融的前提底下,各方的多造要如何有所進退或彈性讓利,藉此讓次佳選擇(secondary choice)的交通改善措施,成為不盡是全然有效但卻是比較可行的行動計劃;連帶地,涉及到所謂『金流』的考察界面,那麼,對於雪隧擁堵的相關解套措施,更是有其必要以犧牲妳、我的己身小利,來換取大眾的集體性便利,就此而言,公用資源(common-pool goods)裡所可能糾結的公益共好(common good),此一斷裂式的弔詭,會是當前一項有待廓清的社會性迷失,而這也使得擺盪在民怨、民氣、民粹或民意之間,從政府公權力到社會大眾,恐有自亂陣腳之嫌。

總之,從"雪山封閉"到"全面禁止小型車行駛"、"提高通行收費"、"課徵入城或環保稅"、"增加行駛時速的上限或下限"、"開放隧道裡可以自由超車"、"採行公路預約制"、"限制高乘載才可上路"、"車號分流才能上國道"抑或是"鼓勵離峰或夜間行駛"等,指陳出來上述訴諸於「車輛」的件物思考,少了還原回到「人」之主體性意義的根本探究,如此一來,制度設計的運作失靈,自然只會招致更多不堪人性的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