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行政院主計處於已日昨天公布十年一次的「人口與住宅普查」結果,事實上,諸多的普查發現是值得進一步的深究討論。

    首先,去年底(2010年)台灣地區常住的人口當中,女性的人數首度多於男性,以致於出現『陰盛陽衰」』的現象,對此,因為外籍女性配偶的移入以及男性的 跨國移動力高於女性,此一彼此拉扯的交互作用,這使得出現『陰盛陽衰』的現象,也是一項預料之中的發展性後果(intended consequence),只是,連帶而來的滾動影響,才是問題真義之所在,這是因為:兼具競爭能力的人口族群之於工作移民以及外籍女性之於婚姻移民,而 此一消長的牽絆,其所弱化和侵蝕的國本根基,才是癥結所在,就此而言,如何在國際分工的競爭態勢底下,以找出年輕族群安於本業的生存利基以及如何正視跨國 婚姻而來的各項積極性差別待遇,此一從人口普查而來之安全瓣的保護機制,理應是要有巨視層次的戰略性思考。

表:我國歷年來男女人口比例變動情形

年度別 性比例
1956年 477萬 459萬 103.8:100
1970年 722萬 704萬 109.6:100
1980年 940萬 862萬 109.1:100
1990年 1061萬 977萬 108.6:100
2000年 1138萬 1091萬 104.2:100
2010年 1148萬 1163萬 99.6:100

資料來源:內政部網站(2011.11.04)。

    再則,普查的結果亦發現到:台灣一地常住的人口總數有兩千三百一十二萬三千八百六十六人,十年下來增加有八十二萬三千人,至於,平均每年成長則為 0.04%,不過,這卻也是近六次普查以來增加幅度最少的一次,以此觀之,可以預料到的是下一次十年之後的「人口與住宅普查」,人口負成長已然是一項必須 要嚴肅看待的客觀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對此,扣緊生育模式、人口結構、家庭型態及其社會變遷而來的演變狀況,所謂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而 來的人口替換現象,除了形式、樣態與面貌上的改變外,其動搖國本影響之鉅,點明了要如何因應婚姻市場媒合以及高齡少子化而來的相關策進作為,已經是一件不 容小覷的改造工程!

    僅就近十年來男性人口離開台灣外出打拚的時間逐漸比女性略長、較長甚至於長的更久,乃甚至於形成一種另類的新僑現象,相較之下,卻也有不少女性外配移入, 因為生育、養育與教育之故,而必須要有終老台灣一地的心理準備,因此,對於該項一出一入之間的男女人口數量差距,倘若是還原回到日常生活世界裡,那麼,人 身權益的實質保障效果已然是超乎公民權益的表相形式。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理應是要從男、女性別以進一步延伸出深層的探究思考,亦即,從教育、勞動、醫 療、福利到其它;從第一代到第二代;以及從男、女兩性個體到家庭集體,有其整全多層的對應措施,畢竟,婚姻市場媒合以及高齡少子化此一人口海嘯而來的衝擊 影響,已經是蠢蠢欲動般的將要悄悄來到。

    最後,相關的調查也指出:去年年底(2010 年)全台灣的常住人口當中,有60.8%係居住於五大直轄市,而這五大都市合計亦容納了一千四百零六萬人,對此,相關的解釋緣由固然是因為直轄市的都市化 程度較高、工作機會相對較多,以致於吸引人口不斷的遷徙流入,但是,從微視層次的個人不平等、家庭不平等到中介層次的城鄉不平等與地域不平等,此一階層化 與階層深化而來的構造影響,這才是問題思辨的所在,對此,如何正視都會地區所擁有的誘因條件和吸納能力,以及消長之間而來的弱化影響,對此一相與關聯的外 部性(externality),政府公部門的整體性規劃是有其箭在弦上的時間進度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