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前情提要:
2024年底臺灣人口數總計有23,400,220人,這其中男性有11,526,193人、 女性有11,874,027人,女,男多347,834人,至於,60歲以上人口的齡層的分布狀況,包括有60~64歲1,765,497人、65~69歲1,578,864人、70~74歲1,277,079人、75~79歲704,288人、80歲106,984人、81歲104,234人、82歲96,928人、83歲91,781人、84歲85,070人、85歲75,048人、86歲63,645人、87歲56,162人、88歲47,514人、89歲41,373人、90歲34,234人、91歲28,148人、92歲23,362人、93歲19,600人、94歲15,423人、95歲11,692人、96歲8,584人、97歲6,194人98歲4,472人、99歲2,863人,以及100歲以上5,165人。
………………………………………………………………………………
從前,在一個被稱為「福爾摩沙」的島嶼上,有一棵神奇的時光之樹,這棵樹的枝葉繁茂,每片葉子都代表著一個生命,而每當一片葉子枯萎落下,便象徵著一個生命的消逝。相對地,當新芽冒出,則是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這棵樹被世人視為島嶼的命脈,因為它記錄著每一個人的存在,也反映著整個社會的變遷。
第一幕:人口之葉的失衡
2024年的時光之樹顯得有些異樣,樹冠上,年老的葉子越來越密集,而新生的嫩芽卻稀稀落落,幾乎難以察覺。一位專注於研究人口與社會關係的「阿民」學者,常常來到這棵樹下沉思,他發現,這棵樹上的葉子數量正逐年減少,並且呈現出一種不平衡的狀態,那就是說,年長的葉子多於年輕的葉子,而女性葉子的數量又比男性多出許多。
“這是一種警訊!”,阿民教授對身旁的小助手小晴說:“這棵樹告訴我們,島嶼的人口結構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若我們不採取行動,未來可能會面臨無法承受的挑戰。”
小晴是一位熱心的年輕人,對於教授所提到的人口問題充滿好奇:“老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她問道。
阿民教授皺著眉頭,開始娓娓道來。
第二幕: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雙重夾擊
阿民教授指著樹上的葉子說:“妳看這些年老的葉子,它們代表著60歲以上的人口,而現在,全島有超過五百萬片這樣的葉子,其中甚至有五千多片代表著百歲以上的長者。”
小晴驚訝地瞪大了眼睛:“那麼新生的嫩芽呢?”
阿民教授嘆了口氣:“新生兒的數量連年下降,生育率已經跌破了世代更替所需的水準,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少子女化』,再加上醫療技術進步,人均壽命延長,導致高齡人口比例急劇上升。”
“可是,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小晴追問著。
“影響深遠啊!”,阿民教授說:“首先,高齡化會讓我們的勞動力減少,經濟成長可能因此停滯,同時,社會保障系統,比如退休金和健康保險,將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至於,少子女化則會是讓家庭結構變得脆弱,孩子們要承擔更多照顧長輩的責任。”
第三幕:文化與認知的困境
”但是,為什麼人們不願意生孩子呢?“,小晴接著問。
阿民教授思索了一會兒,說道:“這涉及到文化、認知和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因為經濟壓力、工作壓力以及住房成本高昂而選擇不婚或晚婚,此外,女性在職場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但社會對於家庭和工作的支持卻不足,使得她們很難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而且,我們的教育系統也存在問題。”,教授繼續說:“在學校裡,我們很少教導孩子們關於人口結構的重要性,也沒有讓他們理解家庭和社會之間的關係,這種『人口認知教育』的缺乏,使得年輕人對於生育和養育孩子感到陌生甚至抗拒。”
第四幕:時光之樹的啟示
某一天,阿民教授和小晴再次來到時光之樹下,他們發現樹上出現了一片金色的葉子,上面刻著一句古老的諺語:“未雨綢繆,方能安然度日。”,樹似乎在提醒他們,要提早採取行動,以免未來陷入更大的困境。
教授靈機一動,對阿晴說:“我們需要一個全面的計畫來改變現狀。”
第五幕:行動計畫與希望之光
阿民教授和小晴聯合島上的居民,共同制定了一系列行動計畫:
1.推動家庭友善政策:建議政府提供更多育兒津貼、延長產假和育嬰假,並鼓勵企業提供彈性工作時間,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2.強化人口認知教育:在學校裡加入人口教育課程,讓孩子們了解人口結構對社會的重要性,並培養他們對於家庭責任的認識。
3.促進跨世代合作:創建更多跨世代交流的平台,比如志工服務和社區活動,使年輕人和長者能夠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4.提升女性地位與支持:提供更多職場支持措施,比如托兒服務和職業培訓,使女性能夠在家庭和職場間取得平衡。
5.鼓勵移民政策:為了補充勞動力,建議引進更多外籍人才,同時確保其權益得到保障。
幾年後,時光之樹上開始冒出更多的新芽,雖然老葉依然繁多,但樹冠逐漸恢復了平衡,島上的居民也感受到了一種新的希望,他們明白,解決人口問題並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每個人都願意努力,就能為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性。
阿民教授看著茂盛的時光之樹,欣慰地說:“這棵樹教會了我們一個道理——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莊的力量。”,同樣地,我們除了需要耐心,更需要具體改革的行動力。
後記:
這則虛構的寓言,反映了2024年底臺灣人口結構所面臨的真實挑戰,那就是,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相互交織而成的人口困局,不僅會影響經濟發展,也對於家庭和全社會帶來深遠影響,如此一來,更是需要以長遠的眼光和務實的行動,共同為下一代打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正如寓言中的時光之樹般,每一片葉子都象徵著生命的重要性,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為這棵樹,注入新的活力。
請記住:正如西方諺語所說的:“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was 20 years ago. The second best time is now.”(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20年前,其次就是現在),未來之鏡微笑著說:“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行動,就還有希望。”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