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在當前的臺灣社會中,性剝削、黑幫式剝削和人口販運對於未成年人的影響日益嚴重,這些行為不僅侵犯了兒童與少年的基本人權,也對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構成極大的挑戰,尤其是在少子女化及兒權公約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出有效的積極性作為,成為政策制定者與全社會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
話說:近期桃園市中壢區警方破獲的一起未成年少女性交易案件,揭示性剝削與人口販運的冰山一角,該案件係由黑道經營的應召站所引發,主嫌利用其社交網絡,招募失學少女為其提供性服務,並對不服從的少女進行軟禁、毆打和威脅,根據警方調查,主嫌等人自去年(2024年)1月起至今年6月間,組織化經營性交易,並強迫少女簽署本票和借據,以此控制她們的行為。事實上,這起案件的暴露,得益於醫療工作者和社工的警覺,當一名少女在醫院求助時,醫師及社工立即報警,最終使警方展開調查並救出多名受害者,根據桃園地檢署的調查結果,主嫌因涉及人口販運及性剝削等罪名被起訴,顯示出這一社會問題的嚴重性,畢竟,理當還有更多隱藏的受害者,仍然陷於無法求助的人生困境,特別是每年性剝削案件數量仍持續在增加,受害者的年齡層更是逐漸下降,乃甚至出現未滿15歲的荒謬案例,這些數字背後,反映的就不僅是犯罪行為的猖獗,更是整個社會對於保護弱勢群體上的失職。
誠然,性剝削和人口販運的根源,當可追溯到多方面的社會因素,這其中包括:(一)首先,貧困與失業率高的交織因子,經常是性剝削與人口販運的溫床,尤其是青少年往往因為缺乏教育與就業機會,而淪為低學歷、低競爭力的特定人口族群,極易被剝削者鎖定,而進入性剝削產業鏈;(二)其次,社會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許多青少年在其原生家庭中缺乏支持,導致他們或她們必須尋求外部關係,以獲取情感和經濟上的支持,這也為性剝削者提供了可乘之機;(三)此外,法律和政策的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儘管臺灣已經制定了一系列防制性剝削和人口販運的法律,但在執行和監管上仍然存在漏洞,導致許多案件未能得到及時的處理和制止,而司法程序冗長,也讓受害者在維權過程中倍感壓力,甚至於在法律程序中受到二次傷害。
冀此,扣緊有對價關係之性交、猥褻行為、性影像等性剝削樣態,考察的重點就不全然在於這些外顯的性剝削行為,而是需要進一步就背後所糾結的兒少個人動力、父母家庭動力、學校制度動力,以及環境系統動力,以找出歸因破口之所在;連帶地,針對性剝削和人口販運問題,應採取多方面的改善對策:(一)加強法律執行:應加強對相關法律的執行力度,確保對於性剝削和人口販運的犯罪行為能夠得到嚴懲;(二)提升社會支持系統:應建立包括心理諮詢、教育培力和職業培訓等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來幫助青少年擺脫生命滯礙點的人生困境;(三)加強社會宣傳:通過媒體和社區活動,提高全民對於性剝削和人口販運問題的認知教育,鼓勵全社會參與性剝削的公民防治行列;(四)建立預警機制: 在醫療機構和學校建立預警機制,及時發現潛在的受害者並提供幫助;以及(五)促進跨部門合作: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團體應加強合作,共同打擊性剝削和人口販運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已有多項措施針對性剝削和人口販運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面臨挑戰,像是,社會大眾對這些問題的認知仍然不足,許多人對於受害者持有偏見,認為她們應該為自己的處境負責,這種觀念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加深性剝削受害者的痛苦與孤立,換言之,全社會對於性剝削和人口販運的認知轉變,至關重要;此外,在相關政策制定過程中,應聆聽性剝削受害者的聲音和心聲,以確保政策能真正針對問題核心進行改進,這樣才能真正針對問題的根源進行改善,無疑地,現行以性剝削受害少女為主的懲罰政策,反而加深了續走這一條不歸路的制度性戕害,這也顯露現行的教育體系中對於融入兒童權利、認知教育、自我保護意識等再社會化的機制設計,還是相當的淺薄、脆弱,更遑論於如何形成一種全社會共責的認知共識,亦即,不再將性剝削問題視為少數人的個別困境,而是將其視為整體社會需要共同解決的結構性問題。
總之,性剝削、黑幫式剝削和人口販運對於未成年人的影響不容小覷,只有透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防止這些行為的發生,以保障每一位青少年的基本權益,值此迎接少子女化及兒權社會的時代性課題之際,必須持續關注和改善這些問題,為未來創造一個更加安全和公正的成長環境。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聯合新聞網,2025.11.10:「黑幫剝削!軟禁少女毒打強迫賣淫,醫師社工揭發中壢淫窟」)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