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中華郵政於2025年升級未來郵件的寄存送服務,該項服務不僅是技術上的一項突破,更是對於家族情感與社會連結的深刻思考。

從2012年推出未來郵件服務以來,中華郵件每年平均收寄1.5至1.7萬件,對此,在包括靈活性的保管期限、設置專用的郵件箱,以及顧客指定寄送日期和地點等多重功能的未來郵件升級服務,標誌著郵政業務的一次重大轉型,其用意旨在於滿足現代人對於情感寄託的深度需求,至於,該項窮則變的創新服務,相與關聯的原因探究,包括:未來郵件的升級服務,著實反映當前錯綜複雜的『人際社會』,帶動了人們對於時間和情感的重新思考,即使隨著科技的進步,數位溝通已然成為主流的社交媒介,但是,人們仍然渴望透過手寫信件,來表達真摯的溫度情感,就此而言,這種鎖定特定對象、特殊需求而來的特別項目服務,除了促使中華郵政用以積極探索創新服務外,更是讓人們能夠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重溫當下的情感與回憶,除此之外,社會變遷與家庭結構改變也誘發跨代之間的多元性溝通需求,中華郵件的未來郵件服務,顯然正好填充這一部分的空白,特別是藉由手寫信件的溫度感,來重新喚起人們對情感交流的集體世代記憶。

至於,精益求精的改善對策,直指出來的是:儘管未來郵件服務已經顯現不可小覷的商機潛力,但仍需進一步加以優化,首先,當可考慮擴大服務的宣傳範圍,尤其是對於年輕族群的認知教育推廣,藉此吸引更多顧客使用此項服務;其次,針對保管費用的透明化與簡化,讓顧客能更清楚地了解費用結構,從而提升使用的意願;此外,亦可考慮與教育機構合作,鼓勵學生使用未來郵件來寄送對於自己的未來期許和目標,這些策進作為,不僅能夠提升中華郵政服務的知名度,也能促進年輕人的自我反思與成長和增進全齡化的世代情感交流。

誠然,未來郵件的推出固然是對於情感與社會連結的一種創新,但也面臨到一些挑戰,像是:

(一)首先,隨著數位科技的普及化,傳統郵件的使用率逐漸下降,如何平衡數位與傳統之間的矛盾,這將會是推動創新與蛻變的一大考驗;

(二)其次,對於未來郵件的情感價值是否能夠真正被認同,這部分仍需進一步深究、探討,如此一來,扣緊行銷策略的關懷旨趣,未來郵件當可透過情感行銷來吸引目標客群,特別是在節日或特殊紀念日的推廣活動中,能夠引發顧客對於連結情感、傳遞希望和促進和解的世代共鳴;

(三)再則,未來郵件在市場上的機會與挑戰並存,也需持續關注市場動態和顧客需求,以便調整應變策略;

(四)至於,未來郵件的成功與否,更是要取決於其是否能夠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是否有持續吸引顧客注意的情感工具發展潛力;

(五)最後,包括未來郵件在內的郵政服務轉型,必須考慮到社會變遷的時代脈絡,包括人口結構的變化、家庭模式的多樣化等等,就此而言,作為一種情感寄託工具的未來郵件,這類兼具隱性、內在、寂靜、中長期性質且難以替代的人群服務,要如何能夠有效促進人際關係的溫暖維繫,已然成為考察的針砭所在。

總之,未來郵件的升級服務不僅是技術上的一項創新,更是對於人類情感與社會連結的深刻思考,此服務也反映現代人對於「時間膠囊」概念的興趣,來將當下的情感封存,以期待和等待未來某一片刻的跨時空重溫,以此觀之,透過這項的升級服務,不僅能夠提升中華郵政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還能夠促進對於情感寄託的社會性重視,至於,未來郵件的成功與否,將取決於中華郵政能否在快速變化的『數位社會』,持續吸引顧客的注意力,據以滿足人們對於情感依附的深層需求,就此而言,期待未來郵件能夠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繼續成為承載著情感與希望的一座橋樑,特別是如何透過該項未來郵件,以進行對於己身、家人或跨代之間的調解、寬解、和解、善解功課。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中時電子報,2025.10.03:「中華郵政升級『未來郵件』,寄往10年後只要480元」)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