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22日公布失業統計指出,8月失業率升至3.45%,創近12個月最高,而「工時不足就業者」12.1萬人也寫今年來新高,說明勞動市場除受畢業季因素影響外,對等關稅的衝擊也慢慢浮現。8月台、韓、美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皆呈上揚,美國關稅政策對就業市場的影響,須密切關注。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表示,8月失業率3.45%,與歷年同月相比,仍創近25年同月最低,但如果與各月相比,創近12月最高,這當中有畢業季的因素,也有對等關稅的原因,有點錯綜複雜,惟勞動市場還算穩定。

她指出,對等關稅的衝擊已使得減班休息(無薪假)人數逐月增加,雖放無薪假者仍屬就業者,但有可能因工資太低而請辭,如此一來就會推升失業人口,此外,關稅衝擊也可能導致廠商因業務緊縮而資遣員工,這些現象都會推升失業率。

依主計總處統計,「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而失業的人數由7月的9.4萬升至8月的9.7萬,「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也由16.7萬升至16.9萬,此外,「工時不足就業者」更由11.7萬升至12.1萬,創下今年來新高,與無薪假人數的走勢,如響斯應。

譚文玲表示,8月「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升至3.35%,比前一個月3.33%來得高,排除畢業季因素後的失業率仍升高,說明對等關稅對台灣勞動市場的衝擊,已慢慢浮現。

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除台灣上揚,南韓也由7月2.5%升至8月2.6%,香港8月雖持平在3.7%,但已比6月3.5%明顯升高,至於美國也由6月4.1%升至8月的4.3%。對等關稅除了衝擊台灣就業市場,多數國家甚至連美國自己勞動市場,也同受波及。

譚文玲說,依往年經驗,下個月要發布的9月失業率應該要降低,如果繼續升高,就說明「關稅因素」已大過「畢業季因素」,自2000年以來,9月失業率超過8月的只出現兩次,一次是在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時,另一次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隨著對等關稅的影響的浮現,主計總處將密切注意勞動市場的變化。(時事新聞來源:工商時報,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