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力推騎樓整平,營造高齡友善、無障礙環境,新北新店等地部分整平路段僅施作半邊,未同步規畫禁停紅線,機車違停成為通行阻礙。議員、身障者團體質疑,整平後依舊寸步難行,政策美意淪為「做半套」。

新北市議員黃心華直擊,有些騎樓坡道僅整平靠內側或局部區塊,加上騎樓未清空、未劃設禁停紅線,機車違停後卡死通道,輪椅、娃娃車族被迫繞行至車道,險象環生。他說,整平意義不該只是形式,要實際可走、可用,否則將浪費公帑。

新北市養工處回應,騎樓整平是依據市區道路條例第9條執行,涉及私人產權,須先徵得所有權人同意才能施工,施工前會尊重住戶意願,完工後會以色帶標示通行路線。

對騎樓違停與後續管理,養工處說,將參考民代及地方意見,請交通局同步評估畫設禁停紅線及淨空需求,未來新案將納入違停熱點、禁停需求,不再只是「把地鋪平」。

身心障礙者人權監督聯盟理事長張學恒說,整平做半邊是問題冰山一角,困難在於騎樓多屬私產,新莊、三重、中永和等都市更新較慢區域,情況最為棘手。

騎樓整平如何兼顧各方需求,輪椅族、行人與商家各有苦水。41歲陳男常推坐輪椅的母親外出,他說,遇到被違停機車擋住坡道就只能繞道,希望市府能明確畫設禁停區,如果騎樓空間足夠可適度開放停車,狹窄的騎樓真的不該開放。也有民眾從安全角度提醒,36歲吳姓男子說,雨天整面斜坡變得濕滑,老人行走很危險,不建議整條都做成斜坡。

除了空間與安全問題,施工過程也遭遇瓶頸。新店區有商家透露,部分騎樓至今仍未整平,可能是顧及整修期會影響生意,商家不同意動工。

另,北市從2002年起推動騎樓整平,初期以重要交通節點、醫院、商圈及觀光景點周邊為優先區域,2017年擴大推動範圍,以每年至少2400公尺改善量為目標。(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5.12)